红薯藤上结“金瓜”
“去年我光在梨园里栽种红薯就获纯利润两万多块钱,是田小银创办的薯业公司给了我们家门口挣钱的机会。” 毛加良的一番话,引起了围观着他翻地的芷江侗族自治县新店坪镇白马铺村村民寻找在家门口挣钱路子的思索。
春暖人勤苗芽发,花开正农时。笔者一行驱车来到了离芷江县城30公里处的芷江渲丰薯业有限公司,探究田小银把小红薯做成大产业的奥秘。
“开始的时候也就是想早点摘脱贫困帽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成家后,田小银不仅在临近的乡镇做过小生意,还去贵州打过工。在几年的打拼中,田小银了解到周边县市大量生产红薯,但是红薯粉加工企业很少这个信息。
在家乡创业,带富一方百姓。这个想法让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农家妇女激动不已,在与丈夫蒲学海商量后, 2000年,田小银先后十余次辗转怀化、吉首、铜仁、凯里、镇远等周边市县多方考察,了解市场需求,认真学习薯粉加工技术。经过精心筹措,2005年2月,她在新店坪中学旁创建了芷江渲丰淀粉加工厂。
“田小银是一个很有想法和干劲的妇女,像这样立志在家乡创业的能人,我们在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都会给予最大的支持。”芷江县长吴飙介绍,2006年,渲丰淀粉已被县里立项, 2008年5月渲丰薯业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实现了该项目从小作坊向公司化运作、产业化、大规模经营的成功转型。目前,该公司是怀化市唯一一家薯类系产业化开发、独资科技型绿色民营企业,其产品已畅销广州、深圳、湛江一带。
“产量上一吨的,我就每吨补贴20元薯种钱,同时给种植户提供由省农科院研发的优质红薯种。”田小银公司所在的新店坪镇市场辐射周边几个县市,红薯加工生产后带动全县及周边县市红薯种植面积达数万亩。如今,公司总投资300多万元,占地13亩,下设研发中心、淀粉加工厂、粉丝加工厂、畜禽养殖场各一个。可日加工鲜薯120吨,年产精白淀粉2000多吨、特色粉丝1300吨,产值900多万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70余人。
田小银靠加工红薯致富了。为了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2008年5月,她又毅然去离公司40多里路远的新店坪镇船板溪村参加村支两委改选,并以全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如今,田小银“公司+基地+农户”的红薯产销模式正鼓励着更多的返乡农民工参与创业。
春意盎然中,希望萌生, 红薯藤上结“金瓜”不再是一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