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对象的贴心人—记大垅移民搬迁帮扶干部吴忠宝
结实而匀称的身板,随意的T恤配上一条七分运动裤,穿一双沾着泥浆的跑步鞋,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脸膛上挂着习惯性的笑容,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就是吴忠宝了。吴忠宝是芷江县海事处派驻大垅做移民帮扶工作的干部,在该乡小塘溪村,群众都认识他。说起他的时候,熟悉情况的人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大拇指衷心称道:“好后生伢崽,硬是要得!”
移民工作同仁眼中的他
在移民帮扶单位工作站,吴忠宝往往是最后一个吃晚饭的人,因为他总想着帮助移民户多干点活。细心的食堂阿姨们马上就记住了他,于是总给他预留着一份饭菜。吴忠宝有一个习惯,吃完晚饭后走半个多小时去他帮扶的3户移民户家,在与他们拉家常侃大山中了解家庭情况,熟悉性格脾气,增进与帮扶对象之间的感情。县组织部纪检王书记逢人便说:“这个小伙子吃得苦,肯干,经常帮移民家干活到很晚。”粮食局的唐局长每次见到他,总是乐呵呵地关心说:“小伙子,不错,不过也得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在种好自己的“责任田”的同时,吴忠宝还乐于帮助同仁。对于这一点,大垅乡政府的文化站长徐香香感受颇深。9月10日,他看到徐香香正在为帮扶对象第二天搬家请不到小工而发愁时,就主动对她说:“我明天没事,要不我帮你去搬家吧?”户主人只有两个女人在家,而且还带着两个婴儿。于是,吴忠宝便和徐香香客串小工的角色,一趟趟地把家具和锅碗瓢盆搬到公路边装车运走,下车后再一趟趟的在新居中摆放好。徐香香满是感激地对吴忠宝说:“真的很感谢你,也很佩服你,你这个兄弟我认定了。”
群众眼中的他
从第一次与海事处的3户移民帮扶对象见面开始,吴忠宝习惯性的笑容、朴素的着装、“叔叔”“阿姨”的称呼让他赢得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除了回工作站吃饭睡觉外,几乎一直与3户移民户“泡”在一起:一起跟他们掰收玉米,一起跟他们打扫新居,一起跟他们挖土、种菜、除草、挑砂……
大垅的群众很热情、直爽,他们会主动邀请喜欢的人去家里喝喝小酒,侃侃大山,如果你不去,他们会觉得没面子,很不高兴。吴忠宝被邀请了好几次后,就主动隔三差五地买上一些猪肉、鲜鱼去移民户家“蹭饭”。这样会来事儿的做法,更加赢得了帮扶对象的好感。
更让群众印象深刻的是吴忠宝在帮助侯林周家清理新房时,因为用钢钎砸地上的水泥坨,手上起了8个血泡,但是他一直坚持着把活干完。村民们闲聊时说起这事,都羡慕田其道、侯林周、侯清恒3家能遇到那样贴心的帮扶人员。大家都说,这个伢崽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他们3户要是找由头不搬的话就太对不住这个小伙子了。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能够创造这样良好的舆论环境,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帮扶对象眼中的他
侯清恒的女儿马上就要进入大垅中学学习了,由于家里经济十分困难,就动了让孩子辍学的念头。得知这一情况后,吴忠宝立刻跑去做侯清恒的工作,劝他打消这个念头。在开学的第二天,他找到了侯清恒女儿的班主任龚志恒,帮他申请到了贫困生特别补助金。在解决书杂费问题后,他还了解到每个月近300元的生活费是更大的问题,马上想到能否通过大学的好友为该生筹集生活费。想到就做,他从大学好友QQ群里把这个情况作了详细说明,动员五个好友每人每月捐出50元。满怀希望的他等来的却是好友们的几瓢冷水。
“要你去操这个心干嘛?不是有困难找政府嘛?”“全中国太多这样的人了,我们能帮助多少?”……面对如此多的打击,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给好友们讲解情况,并采取直接电话沟通的方式,一个个地做工作,最后大家都同意了他提出的捐助方案。当他把这些好消息告诉侯清恒一家时,侯清恒动情地说:“小吴,你做的这一切我都记在心里头,你的工作我一定支持,到时不管上面的新房建的怎么样,我一定会提前搬上去。”
因为承包田其道家的泥工师傅忙不过来,田其道又稍懂泥工,于是他们决定自己来粉墙。为此,吴忠宝每天吃完早饭后就赶到田其道家,帮忙拌砂浆、盖瓦、订橼皮等等。这让田其道一家很感动,在新房水泥没有粉刷完、房间还堆满砂石水泥等各种建材的情况下就搬迁了。搬迁完后,田其道对海事处主任毛永明感慨地说:“小吴这段时间真的是辛苦了,他让我想到了毛主席时代的干部。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定搬上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而吴忠宝在面对各式各样的表扬时,他总是腼腆地笑笑:“这都是我的份内工作,我也只是在凭着自己的良心做事。”
7月29日9月17日,在51个日日夜夜里,参加工作仅半年的29岁小伙吴忠宝,勇于吃苦耐劳,坚持脚踏实地,对群众细心贴心,真诚服务感人至深。他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断锤炼意志,在苦干实干中不断增长才干本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平凡中彰显出不平凡。
山乡大垅,留下了他深深的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