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侗乡——田顺喜十一年照料痴呆瘫母感动侗乡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4-08-06 11:43

 

    大爱无言,大孝无形。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广电局职工田顺喜十一年如一日,尽心料理痴呆瘫痪老母亲的事迹,让所有知道和了解他的人为之动容,其孝心孝行在侗乡38万人们心中传颂!

一岁丧父,多难母亲护幼雏

    1959年,田顺喜呱呱落地,作为家里的老满,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在他一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当时,国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物质匮乏。家里有四张嗷嗷等食的幼儿,丈夫留下的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四个小孩中最大的9岁,最小的1岁,沉重的负担一下子就全部落到了田顺喜母亲的肩膀上,来不及也没有时间沉溺于中年丧夫的痛苦之中,时年37岁的田顺喜母亲毅然决然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田母是一名搬运工人,为了多挣钱,她总是争着抢着干重活。当时芷江的货物运输主要靠水运和板车,她跟其他的男工人一样,在装卸中扛200斤重的大米,推1000多斤重的板车。有时要把货物从芷江拉到新店坪或者土桥等地方去,天刚亮就要出发,天黑才能交卸回家。特别是下坡的时候,一个人拖着重车只有身子后仰,让绑在板车后面的木头摩擦地面才能控制板车的下滑速度。

    好心的邻居看到田母一个人带着4个小孩艰难生活,多次劝说要她改嫁,但是,生怕孩子受到委屈的田母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寡居的日子。这些在田顺喜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好好孝顺母亲!

母恩在心,孝子床前哺瘫母

    田顺喜四兄妹成家立业了。照道理他的母亲该颐养天年了,可是不幸,她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祸不单行,1997年已74岁的她不幸摔了一跤,造成髌骨、股骨颈严重骨折。经过治疗,没有一点效果,最后瘫痪在床。

    田母瘫痪后,和植物人一样,饥饿、口渴、冷暖、大小便等什么都不知道,同时还不分昼夜地在床上无意识地大声喊叫,家人根本无法休息。有时声音很大,还影响邻居的休息。为此,即使是大热的六月天他也将门窗紧闭。自从昼夜照料母亲以来,能好好睡一觉已成了他的奢望。看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她那无意识地喊叫,田顺喜心里十分难过。为了让母亲停止喊叫,他只有不停地往母亲嘴里塞苹果。由于担心她吃饱不消化,他们夫妻就将苹果切成小小的薄片,慢慢地喂到她嘴里。就这样,他母亲喊叫声才停止,家也才有了暂时的平静。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谁来照顾痴呆瘫痪的母亲?!田顺喜心里在盘算:姐姐和姐夫都在怀化工作;大哥、大嫂早已下岗,一天到晚都在为生机奔波;二哥也是下岗工人,离婚后,他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每天靠四处打零工挣钱养家。自己的妻子也是一名下岗工人,可是又带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女儿。自己在县电视台播出部工作,一天连续上24小时的班补休假2天,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怎么办?思来想去,最后田顺喜和妻子商量决定,请一个保姆来帮帮忙,抱母亲上下床,给母亲抠大便等重活、脏活就自己干。

    几天后,他们请来了保姆。由于他母亲个头大,又失去了与人交流和配合的能力,就是光为她起床穿衣都要出身大汗,何况还要将她抱起来坐几次,一天护理下来,常人根本受不了。因此,好几个保姆都是今天来明天走,只有一位保姆干上了一个月。可她却连续出了三次事:一次是她睡着了,他母亲从床上滚到了床脚;二次是他母亲被热水袋烫伤了脚;三次是为他母亲烘尿片,差点家里着了火。想到母亲从床上滚到床下的情形,看着母亲小腿巴掌大的烫伤,田顺喜的眼泪夺眶而出。

    请保姆也只能帮帮手,重活、脏活还得自己干,何况他们还照拂不好母亲,每个月还要付几百块钱的费用,田顺喜跟妻子多次商量后,决定自己担负起照料母亲的重担!

大孝儿郎,十一年艰辛不言苦

    就这样,十一年来,田顺喜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母亲。每天早上七点母亲起床,为她擦身穿衣后,将她从床上抱到藤椅上坐好,先给母亲喂一杯蜂糖水,便于润肺,然后喂牛奶和蛋糕,一小时后再喂一个搅拌成糊的香蕉,便于她润肠通便。母亲在藤椅上坐两小时后,他就在她屁股下垫上一个轮胎圈,防止屁股坐烂。上午11点将母亲抱上床小便,中午12点抱到藤椅上喂中饭,下午3点再喂一个香蕉,然后又将她抱上床小便,下午5点喂晚饭,晚饭后给母亲按摩、洗脸、洗脚,9点上床睡觉。为了便于母亲小便,他们在床上垫上塑料布,布上再铺上尿片,母亲的小便就解在尿片上,然后清理干净。周而复始,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流程。

    田母瘫痪8年后,吞咽功能急剧下降,连煮得稀烂的饭菜也吞不下去了。这样他们就买来米粉,象喂婴儿一样的喂她。为了不使母亲缺少必要的营养,每次都是用排骨汤或鸡蛋汤将米粉调制好。同时,还想方设法为母亲补充必要的维生素,每次将青菜、菠菜等切成细沫拌到米粉中喂给母亲吃。

    自从田母瘫痪卧床以来,大便靠她本人已无法拉出,十一年来,每次都是田顺喜跪着用手指去帮她抠出来。长期这样跪着抠大便,他双膝已跪出了老茧。由于母亲小便失禁多年,经堂床单被尿湿。为了保持床单干净,不被尿湿,就将全家不穿的旧衣服都撕成了尿片,大大小小的尿片为她准备了百余条,昼夜都在母亲的屁股下垫上尿片。每天下来,尿片要换上十几次。冬天就更多了,有时一个晚上都要换上十几次。由于长期因抠粪便后洗手和洗尿片,他的手都洗开了裂。

    卧床不起的病人,最怕的是得褥疮。为了防止母亲生褥疮,田顺喜每隔一小时就给她翻身一次,每天还要将母亲抱起来坐六次,同时经常为她擦洗身上,保持干净。十一年来,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母亲再也没有生过褥疮,而且被单、床上和房间都没有任何异味。

    多年来,为了照料母亲,田顺喜除了正常上班,放弃了任何可以休息的时间,从没有同妻子散过步、逛过街,更没有与人玩过牌。有时亲戚朋友过红白喜事,也只是带个人情,从没去吃过饭。就连每年的记者节,单位聚会,也只是去打个转后,就连忙赶回家照料母亲。在照料母亲期间,他总是跟母亲同睡一张床,母亲一有动静,他便立即起床查看护理。通过照料母亲,他们学会了打针、输液、按摩等护理。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田母已顺利地度过了八十五个春秋。

    十一载风雨历程,十一载母子连心。田顺喜和他妻子就这样一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对老人的孝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孝亲敬老越来越备受人们的推崇,每一个和谐家庭出现的涓涓细流,必将汇成爱的洪流,唱响时代主旋律!

打印 来源: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