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县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文件( )
关于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3年 12月27日在芷江侗族自治县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曹日红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县财政部门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以“加快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为工作思路,不断调整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1、围绕聚财抓征管,收入质量明显提升。组织财政收入,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基础,也是保工资、保运转、促民生、促发展的根本。财政部门作为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导部门,把抓好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视为主要职责,年初将收入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与机制,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充分发挥涉税平台作用,拓展税收来源,积极做好“营改增”试点的准备工作。同时,按照全市财税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全县财政收入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和稳定增长。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58431万元,同比增长15.64%,全口径税收收入比重由去年的73.08%提高到74.8%。
2、围绕和谐抓民生,社会事业保障有力。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2013年经济工作要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民生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好事实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扎实推进民生工程,2013年全县公共财政预计完成支出173800万元,同比增长18.23%,其中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达134695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7.5%。全力支持和服务“三农”事业,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和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各类补贴37项,累计发放补贴资金达11731.44万元。
3、围绕发展抓投入,经济发展服务得力。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政策,积极争取引进项目资金,2013年我县多方争取新增财力性转移支付1.1亿元。全力支持工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加大工业集中区建设和支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增加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生动力;投入上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水利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加大造林绿化工程力度,进一步做好污水管网建设工作,加大对城管系统的投入。今年还投入505.6万元用于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建设,投入1915.69万元用于地质灾害治理,走环境保护与居民受益的“双赢”之路。
4、围绕监管抓创新,财政改革深入推进。以制度创新为内助力,加快推进财政管理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管理,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推行预决算公开,增强预算的透明度,严格预算执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优化资金支付流程,进一步完善“公务卡”、“乡财县管乡用”等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政府采购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规范采购行为,全年我县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4492万元,节约支出2259万元,综合节支率达到15.12%。规范“三公”消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三公”消费支出报账审核,规范“三公”消费行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建立了县财政投资评审专家库,全年完成评审项目678个,审查金额78024.67万元,审减金额13384.65万元,审减率17.15%。深入推进“金财工程”,充分利用平台网络,实现信息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做到上下贯通,数据共享,互相监督。继续修订和完善各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把日常财政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5、围绕绩效抓管理,着力打造财政新风。以作风建设为抓手,结合“万人评百人”活动,优化服务,打造一支有信念、有责任、有能力、有作为、有品行的优秀财政干部队伍。定期组织集体、专题等学习活动,下基层访民情,使财政工作更加科学、更为务实。加大建议提案办理力度,对转办的每一项代表委员建议提案,都及时与各位代表委员进行沟通交流,征求代表委员的意见,找到最佳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为民理财”的宗旨,把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支付到位,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财政工作的进步,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县上下奋力拼搏、共谋发展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财政收入总量还较小,实际可用财力与收入不匹配,收入质量仍有待提高;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收支平衡压力较大;财政监督力度还需加强,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4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一、2014年全县可用财力预测
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计为67196万元,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为47904万元,县本级可提供可用财力40539万元,加上上级“两税”返还收入1487万元和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3396万元,减去预计上解上级支出1617万元,全县可用财力共73805万元。
二、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
按照《预算法》规定,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基本目标,共安排资金73805万元,其中县本级67412万元,乡镇6393万元。
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7412万元,较上年增长3.42%。其中:人员经费36924万元,较上年增长8.4%;基本运转经费9233万元,较上年下降14.35%;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重点支出及项目支出29988万元,较上年增长9.4%;预备费500万元。乡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93万元,较上年增长36.06%。
三、2014年财政工作重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县财政工作思路和重点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支持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1、突出赶超发展,做大财政“蛋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做大资金总量,想方设法增加可用财力,多措并举做大财政“蛋糕”。一是突出重点培育财源。以工业强县和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支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充分发挥好财税政策调节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通过调整支持方向,完善倾斜手段,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优势、特色、重点产业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壮大骨干财源。二是拓宽渠道增加财源。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同时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政府补贴、招商引资等手段,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参与我县经济建设,激发创业热情,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培植新兴财源。三是挖潜堵漏壮大财源。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充分挖掘征收潜力,扎实推进纳税评估和税源清查工作,积极寻找新的税收增长点,同时加强税收的征管稽查,堵塞收入漏洞,防止税收流失。四是优化环境稳固财源。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新兴财源,完善贴息、奖励、担保等财政投入方式,加大对金融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做好“营改增”全面铺开工作,确保我县纳入试点后顺利推进。
2、突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多方筹集资金,继续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一是优化结构保民生。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再就业、特色旅游、文化保护和公共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上来,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二是增加投入惠“三农”。积极统筹整合资金,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完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大民生工程资金保障力度和项目实施进度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等各项工作。三是调优结构促公平。进一步发挥财政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3、突出科学管理,保障财政运转。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推进财政部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强化资金监管,严格落实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审查的监督方法,加大对专项、重大项目等资金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财政监督机制,切实管好用好每一分财政资金。二是深化制度改革,创新发展思路,全面深化部门预算、国库管理、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绩效评价等财政制度改革,建立严格规范的收入缴库、直接拨付、集中开户等运行机制,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细化预算支出管理,严控“三公经费”等支出,将财政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重大项目领域等倾斜,集中力量办大事、实事、好事。
4、突出能力提升,打造“阳光”财政。在新的起点上,大力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大局、创新、效率、服务、责任观念,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财政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一是大兴学习之风,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做学习型、创新型的财政干部,提升自身能力,同时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提高机关服务效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是推进“万人评百人”活动,深入开展“贴民情、听民意、惠民生”为主题的大走访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办好老百姓最亟须解决的问题。三是加强财政“两基”建设,强化财政基础工作,提高部门人员业务水平,加强基础数据的核对和管理,逐步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同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以基层财政所为重点,大力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各位代表,2014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努力完成全年财政各项工作目标,为建设更加美丽幸福的芷江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