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暨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7-02-21 09:17

2016年,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个芷江”总体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2016年农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39159.5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4.03%;农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21170.7万元,同比2012年增长26.43%;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40元,同比2012年增长38.2%。现将主要职能工作开展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6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落实粮食播种面积52.5万亩、粮食总产22.3万吨,落实油菜播面12万亩,经济作物总面积29.445万亩,总产量43.569万吨,产值94006万元。全县出栏生猪54.99万头,牛出栏1.11万头,家禽出笼780万羽。二是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形成,优质稻28万亩,水稻制种2.2万亩,冰糖橙9万亩桔,紫秋葡萄等特色时鲜水果5.96万亩、商品蔬菜6.8万亩、烤烟1.6万亩,年出笼芷江鸭607万羽。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区55万亩,新增无公害产品4个。四是加快推进杨溪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流转土地4000亩,引入阿伊莎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等1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园区,已形成了优质稻、商品蔬菜、养殖、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五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县农机总动力38.5万千瓦10.5万台套,机耕率88%,机播率9%,机收率73%,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52%。

(二)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农村土地9762.57亩。现全县专业合作组织236家、家庭农场70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顺利,18个乡镇入户摸底调查完成面达到了80%,户籍信息资料收集面达到了60%,测绘公司已进入冷水溪、梨溪口、新店坪3个乡镇开展外业工作。消灭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全县115个空白村制定了发展集体经济规划,2016年消灭空白村41个。

(三)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2016年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6个,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项目6个,投入资金240万元。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县检测中心和乡镇监管站建设,认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四)有序推进机构撤并工作。2015年末县机构改革启动。今年初,原农办、原农业局、原乡镇企业局、原蔬菜办撤并,新农业局组建完成。3月完成了9乡9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撤并工作,县园艺场改革正在积极进行之中。目前,机关运行正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局103名干部职工深入到603户贫困家庭结对帮扶。选派4名工作人员入驻4个扶贫村任扶贫工作队长和村第一书记。加大技术扶贫和项目倾斜力度,三年来技术培训20000人余次,支持项目资金350余万元。2015年来实现脱贫332户,占总扶贫户数的55.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尽管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一是涉农法规缺陷,行政执法犯难。有些涉农法规条款不完善,有规定而没有具体的处罚细则,造成执法不到位。如《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对没有经农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而擅自经营农药的,无处罚条款。二是执法队伍不稳,由于多年来我县没有设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执法队伍未能参照公管理,执法人员不稳定。三是执法经费准备不足。农业行政执法各项经费支出较大,执法经费保障不足,执法装备落后,执法成本较高,不能适应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关工作要求。

2、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据初步统计,我县80%以上的农产品都是直接鲜销,10%的农产品大多以粗(初级)加工产品进入市场终端,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率较低,在国内、省内叫得响的品牌少之又少。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总量仍然小,201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4.95亿元,仅占不到全市7.5%。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全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我县仅2家。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一是安全意识不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齐抓共管,共同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还不够强,农产品安全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生产经营业主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较差,工作开展难度较大。二是经费投入不足。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由于县级财政投入不足,尤其乡镇监管站检测经费保障不足,严重制约监管工作开展。三是标准化程度不高。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对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标准化生产意识更是淡薄。同时,标准化建设质量不高,实施主体整体实力不强,基地设施不完善,生产和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建设质量差距较大。四是监督管理不力。由于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广,监管体系不健全,各部门缺乏统一参与,造成监督管理效果不理想,执法经常流于形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4、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方面,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县农业局只有34个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岁以下仅占10%,5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年龄老化,后备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难以担负起全县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与推广任务。另一方面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青黄不接。乡镇农技队伍实际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不足,乡镇安排农技员担负创卫、计生、中心工作驻村等多项工作,很多在岗人员身兼数职,而且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现状与我县属农业大县,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不相匹配。

三、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一)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农业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不断增强依法治农、依法护农、依法兴农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服务农业农村水平。二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做好汇报的同时,争取多方支持,成立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加强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三是加大行政执法经费投入。积极争取执法经费,改善执法装备,提升执法能力。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生产变重数量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通过发展质量农业、效益农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追求综合效益;引导传统生产为清洁生产,通过抑制滥用化肥农药、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和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宽幅度大流量推广提品质;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通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深度挖掘农业多功能性促融合。

(三)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新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继续培育粮油、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芷江特色农业品牌。加强与电商合作,配合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质量。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增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加大乡镇监管站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县乡监管经费投入,保证检测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和需要,将建成的标准体系细化为科学、实用的技术操作卡,把操作卡发放到每个生产基地和农户,组织基地农户将农业标准化要求落实到农产品产销每个环节,将标准体系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强化监督管理。加大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督,积极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五)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以改革为动力,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激活农业发展要素,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进度。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规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六)加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优化专业人才结构。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招录一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局机关二级专业站和乡镇农技站。二是加大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完善人才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大农业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

打印 来源: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