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农业局2018年工作计划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8-02-22 00:00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农村发展新形势,把握农村改革力度,把准支农政策节奏,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做好产业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

主要目标:保持农业农村积极稳中有进态势,力争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7.9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3.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一)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层层落实责任,配套良种良法,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能,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52万亩以上,总产粮食21万吨以上。抓好优质杂交油菜的高产示范片创建,稳定油菜播面12万亩以上。“稳面、控产、提质”水果生产,稳定柑桔19.8万亩、葡萄2.3万亩、桃类2.4万亩,实施标准化生产23万亩。加强国道沿线、县城近郊商品蔬菜基地发展,加大无公害技术指导,力争蔬菜播面12万亩。全面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力争出栏生猪54万头、出栏肉牛1.1万头、出栏羊3.4万只,出笼家禽812万羽,优质水产品放养面积3.25万亩。

(二)大力发展精细农业。以“调结构,补短板、将成本”为着力点,围绕九大产业,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湘米工程示范项目,优质大米订单农业3万亩以上;投入国家制种大县奖励资金1100万元,开展制种基地生产能力建设,完成水稻制种面积3万亩。实施柑桔品改3000亩、标准化基地建设5000亩;实施紫秋葡萄避雨栽培示范1000亩,时鲜水果套袋20000亩,示范带动水果节支增效。大力发展稻鸭、稻渔生态种养模式,争取出笼芷江鸭650万羽、稻田养鱼2万亩。打造农业品牌,完成芷江鸭地理标志续证、力争新增芷江甜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新增绿色农产品认定3个。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发展三大重点,2018年整合投入资金1500万元,重点抓好6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和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三亮化”、环境整治“三清四改”等项目建设,加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办公条件,按标准完成村部综合办公楼、村卫生室、村活动广场、村停车场等建设,配置好文体娱乐健身器材及农家书屋,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四)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富农户“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带动特色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发展。全县重点抓好湘米工程优质稻、优质柑桔、紫秋葡萄避雨栽培、红心猕猴桃、羊肚菌、芷江甜茶总面积12万亩和500万羽芷江鸭养殖共7个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以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带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力争实现20亿元,同比增长18%。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体验、观光、垂钓等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努力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和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增省级示范社3个。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探索“三权分置”改革模式,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有力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专业化病虫害防控和农机服务队伍建设,强化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业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机化建设,抓好11000名农民科技和技能培训,改进服务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六)实施财政奖补抓产业脱贫。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殖业等产业,实现增收脱贫。扶持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股份分红、委托帮扶、解决就业等扶贫模式,发展“一村一品”,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对龙头企业在发展芷江鸭、柑桔、葡萄、甜茶、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扶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加快贫困人口脱贫步伐。

打印 来源: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