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0-02-19 16:31

2019年来,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 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总览,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业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稳定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有序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防范化解涉农风险,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着力巩固农业产业脱贫成效持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激活农村发展新能动,加力推进“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发展。

一、2019年全县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预计到12月底,全县农作物总播面86.12万亩,同比增长6.18%。其中:粮食作物播面50.8万亩,同比增长5.27%,总产粮食22.28万吨,同比增长4.72%;油料作物16.97万亩,同比增长4.4%,总产量1.49万吨,同比增长2.71%;烤烟生产7224亩,同比下降3.34%,总产烟叶928吨,同比下降3.03%;中药材3048亩,产量121吨,分别同比增长1.6%、0.83%;蔬菜播面13.17万亩,产量14.8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83%、8.11%。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6.65万亩,总产量21.4万吨,产量同年增长19.08%。受非洲猪瘟影响,全县生猪出栏40.2万头,同比减少26.2%;牛出栏10370头,同比减少4%;羊出栏33660只,与去年持平;家禽出笼820万羽,同比增长3%。全年预计肉类产量4.3万吨,同比减少19%;蛋产品产量1040吨,同比增长2%。随着栏网网箱整治拆除不断推进,预计年底全县渔业放养面积2.2万亩,水产品产量9555吨,同比养殖面积减少1.05万亩,产量降低330余吨。到12月底,预计全县农业增加值完成17.53亿元,同比增长3.6 %,农林牧渔服务业5672万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71元,同比增长11%。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成效

(一)积极稳定农业生产。一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生产。科学规划主要农产品生产布局,加强粮油生产保护区建设,全县25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10.31万亩油菜籽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11月底完成省级验收。推进芷江镇蜈蚣坡村、杨家村等9个村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12月底完成工程量的40%。实施国家制种大县奖励项目,有效改善芷江镇、新店坪镇等标准化水稻制种基地水渠、机耕道等设施条件,全年水稻制种面积2.03万亩。加强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引进57个优质稻新品种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推广优质稻28万亩以上,其中中高档优质稻17万亩,并在三道坑、牛牯坪乡发展高档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5.5万亩。加强种粮大户技术服务,实施中稻集中育秧项目,为种粮大户供应20000亩大田优质秧苗;在芷江镇、土桥镇创建3个优质再生稻百亩示范基地550亩;在水宽乡水宽村、岩桥镇岩桥居委会创建2个“稻+虾”种养示范基地400亩,提升水稻种植综合效益。二是发展特色水果,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提质经作产业。推进柑桔品种改良,指导楠木坪片区、芷江镇、岩桥柑桔劣质低产园品改4000亩,引导果农新扩园杂柑、纽荷尔新系、冰糖柚等柑桔品种600亩;更新时鲜水果品种,发展黄金李、黄金梨等名优时鲜水果1900亩。推广生草栽培、病虫害绿色控防、全程施用有机肥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在芷江镇、楠木坪片成功创建3000亩电商专供冰糖橙基地,并引导果农水果套袋10000亩、避雨栽培刺葡萄800亩。稳定商品蔬菜瓜果生产,引导设施农业发展,公坪镇、罗旧镇、芷江镇、新店坪镇商品蔬菜播面稳定在5.8万亩以上,设施蔬菜瓜果稳定在5000亩左右,特色蔬菜羊肚菌种植基地600亩。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特色水产品养殖规模,保障市场肉食品供应。引导养殖户采取冬圈夏放或育肥圈养、繁育散放相结合的饲养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现全县存栏肉牛50头以上的养殖户9户,存栏100只以上的羊养殖户21户;全县4家龙虾养殖合作社(场)规模化或“稻+虾”生态养殖特种龙虾816亩,产优质虾苗1万余斤,商品虾7万余斤。芷江裕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建1.2万m²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发展到202亩,并组建了湖南海珊水产有限公司,带动岩桥、罗旧、芷江镇100户南美白对虾养殖500余亩。

(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建基地,扩产提能,力促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6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11.14亿元。全年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9.3亿元,同比增长16%。一是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向市推荐荣华蜡业、炎凰科技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继续以“百企千社万户”政策扶持为引领,将杨家将油业、唯楚酒业两家省级农业产业化企业成功申报为省扶持“百企”项目,获扶持资金180万元;利用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390万元,支持华兴油业、凯丰米业、天晟农业做强农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业,保底分红联结1560名贫困户。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引导加工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联结农产品生产基地18万多亩。省“百企”芷江民丰通过发放鸭苗、技术培训,带动芷江镇、三道坑镇9个村发展芷江鸭养殖,联结贫困户398户,年出笼芷江鸭160万羽;唯楚酒业公司联结贫困户2400户,订单方式在大树坳乡建立刺葡萄酒加工原料基地3000余亩;凯丰米业、绿叶米业、雪峰米业在三道坑、牛牯坪等乡镇建立国标一级大米玉针香、鄂香2号优质稻绿色生产基地1500亩。

(三)积极促进新业态发展。开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设施用地清理整治,加强农用地备案审批,规范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全县休闲农业16家,从业人数362人,带动农户数456户,营业收入9215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5661万元。同比经营主体减少8家,从业人数减少134人,营业收入减少2107万元。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打通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益农信息社176家,覆盖全县85%的行政村。加快芷江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目前一期工程电商大楼已修至四楼,两个6000平方米的仓库已建成,年内建成运营,将带动我县仓储、物流、包装材料、旅游等产业提质发展。启动两岸精致农业示范园建设,将从“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精致农业,文创农业”四个方面为引领全县智慧农业发展。目前示范园流转土地600亩,完成土地平整,环园路正在招投标。

(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头全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是高位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对全县农村厕所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建立了“一宅一档”台账资料,并将改厕数据录入了省农村厕所革命信息管理系统;县下发了《芷江侗族自治县精准改厕实施方案》,明确了户厕改造的标准、流程、措施等。按照“整村推进”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的要求,将改厕任务分解到全县18个乡镇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创建村,共计3000户。全力推动改厕实施,推动落实乡镇主体责任,明确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组建、管理好施工队伍,同时严把质量和进度关,严格实施倒排工期制度和排名通报制度,确保各乡镇按时完成改厕任务。目前,我县已10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今年以来,我局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前期调研摸底工作,摸清农业秸秆、畜禽粪污、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地膜残膜等农业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信息,根据调研摸底情况形成了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秸秆禁烧督导组,组建了巡查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露天焚烧、随意抛弃秸秆的危害性,宣传机械化粉碎还田综合利用技术及成效,及时劝阻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行为。在秸秆禁烧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高强度地进行监控检查。三是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县下发《芷江侗族自治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确定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场21个,按照一户一策实施、一户一档管理的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要求,着力加强养殖场粪污储存、处理、输送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并完成了20家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实现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循环;同时在土桥镇开展以畜禽粪污、秸秆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厂的筹建工作。目前,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均达到市下达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4%的目标要求。

(五)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完成县农业农村局组建工作。今年5月我县启动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撤并工作,将原县农业局与县农综办撤并,组建新的县农业农村局。下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县农机事务中心、县农村经营服务站四个二级机构。目前县农业农村局机构改革全部落实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工作运转正常,二级机构改革方案正待县审批下文。二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在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土地确权“回头看”,对证书颁发后发现的错误信息,及时进行登记、修正和处理,将权证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加大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力度,积极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纠纷,共解决确权纠纷47起,县级仲裁2起,保障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目前,全县共涉及18乡镇206个村居3155个村民小组7.97万户农户31.26万农业人口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完成确权乡镇18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应确权村居203个,已确权村居203个,签订承包合同份数7.97万份,占总数100%;签订承包面积38.21万亩,占二轮承包面积的118%;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7.97万本,占应发的100%;完成档案整理 7.89万份,占应完成数的99 %。农业部数据汇交、县级自查三方验收、市级核查、数据平台建设、档案入馆等工作已全面完成。三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召开了启动培训会议,县下发了《芷江县农村集体经济组成员身份认定指导意见》《芷江县农村集体经济组成员身份认定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制定时间表和任务图,将任务要求明确到每一个时间节点。截至目前,全县205个(碧涌居委会全部为居民挂靠户无须认定)行政村按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成员认定工作方案》及《成员确定办法》并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复,展开全县入户摸底普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一、二、三榜公示公开,最终确定成员身份汇总,共确定79674户为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户。四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全县59个村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个村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合作社。预计在11月底全面完成205个村的董事、监事会的选举工作,制定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财务管理、利益分配、股份量化等工作的立章建制,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机构,并全面登记赋码,统一颁证,收集资料,归档总结等工作。

(六)巩固产业脱贫成果。一是制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方案和意见。起草制定《关于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进一步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芷江侗族自治县2019-2020年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意见和方案明确了今明两年产业精准扶贫总体思路、任务目标、奖补政策和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意见和方案已通过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为我县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效提供政策保障。二是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根据省扶贫办、省农业委员会湘农联〔2018〕177号关于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的要求,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针对性地对各乡镇拟定的业务操作员进行了培训;明确县、乡、村信息管理员,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信息台账,按每个指导员对接贫困户不超过20户的要求落实产业发展指导员1007名,2月底全面完成了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的各项工作任务。三是加快扶贫产业项目实施。督促指导项目实施主体加快2018年未完工“一村一品”项目12个、省级重点产业扶贫项目3个建设进度,目前15个已全部完工,并已完成评估验收。2019年省财政安排我县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390万元,根据湘农联〔2019〕51号要求,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选好了经营主体,选准了主导产业,即芷江华兴油业有限公司食用油加工、芷江凯丰米业优质稻生产加工、芷江天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3个项目保底分红利益联结贫困户1560名,目前3个项目均已开工实施,预计11月底可以全部完工验收。

(七)防范化解农业风险。一是着力防控动植物重大疫病。重点抓实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技术培训宣传,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4期,印发张贴非洲猪瘟知识挂图等宣传资料10万余份;建立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对生猪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动态监管,严格相关作业人员流动和泔水管控,加强病源管控;成立扑杀小组,迅速扑杀处置疑似染疫生猪。防控期间共检查养殖场(户)61922户次,排查生猪440853头次;采购消毒药品40吨、扑杀器械16台、监测试剂条500条、非洲猪瘟荧光PCR检测仪器等。认真开展国家、省植物检疫病虫害疫情普查,我县尚无新疫情传入;实施种苗产地检疫7215亩;实施市场与调运检疫73批次,检查杂交水稻种子42.5万公斤,检疫水果18万公斤,蔬菜1.2万公斤,苗木98.3万株,开具检疫证书56份。组织县乡两级技术力量,深入开展草地贪叶蛾防控,确保水稻、玉米生产安全;实施柑桔溃疡病综合控防面积3万亩,平均病果率控制在2%以内,示范提升果农防控溃疡病能力。二是扎实抓好农机生产安全。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悬挂横幅52条,张贴标语132条,喷涂永久性标语45副,开展安全咨询518次,制作展板139块,发放宣传资料25000余份,提升农业机械操作和驾驶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农用车辆年检审工作,全年拖拉机上线检测34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3台,小型拖拉机年检165台,年检率达90%,收割机年检率95%,新车上户12台;集中开展农机专项整治行动,大排查农机隐患,查处无牌无证车辆16台,强制报废3台,拖拉机违法载客18台次,拆除微耕机改装加装拖箱22台。三是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力度。纳入县对乡镇绩效考核,压实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印发《农村沼气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工作方案》和《芷江县农业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理顺县乡村三级监管责任机制,扎实农村沼气生产安全监管。开展农村沼气安全使用、维护和管理技术培训,提升农户沼气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组织各乡镇对辖区内各类户用沼气池和沼气工程开展了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建立健全沼气生产档案台账。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列出清单,明确具体负责人,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沼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深入开展“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以省下发疑似设施农业项目清单图斑为重点,组织开展了5次全面清理排查工作,经全面排查,共清查出3个大棚房”问题项目、13个“大棚房”另案处理项目、156个设施农业项目,其中水果仓库等设施农业需备案项目35个。2018 年12月中旬-2019年3月底,配合牵头部门县自然资源局重点对玫瑰度假村、玫瑰庄园和阿依莎薰衣草庄园3个“大棚房"问题项目开展了整治整改工作,完成了“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行动要求的工作任务。对标中央要求,按照“队伍不散、工作不断、信息畅通”的总要求,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开展“回头看”和设施农用地备案等工作,全面推进整改。

(八)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四个最严”要求,采取压责任、严执法、常巡查、强检测等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一是压实质量安全责任。认真落实质量安全县长负责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县对乡镇综合绩效考核指标,压实乡镇属地监管责任,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以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全年开展水果、蔬菜基地巡查15家次,检查生产台账10家次,以质量控制手段,督促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法落实生产档案,健全进销台帐。预计今年新增绿色农产品10个。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抽检。县级检测站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060批次,合格2049批次,合格率99.5%,其中定量检测完成110批次。配合省市开展农产品安全例行监测、监督抽查、风险监测6次,抽检蔬菜、水果、稻谷83批次,除15批次稻谷重金属监测尚未检测完成外,其余68批次蔬菜、水果样品全部合格,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四是加大养殖业违禁投入品风险排查。重点对养殖场(户)、屠宰场等重点区域开展监管和抽查,严格执行生猪产地检疫与“瘦肉精”检测同步制度和养殖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强化养殖投入品登记管理。全年共检查养殖场53个,定点屠宰场1家,抽检生猪活体尿液3.3万份,合格率达100%,没有发现违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

(九)开展网箱栏网养殖整治整改。一是开展网箱整治扫尾工作。根据《芷江侗族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市级移交重点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由县政府办牵头,积极协助和配合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在整治。拆除蟒塘溪、托口水库网箱养殖户375户6182口401257㎡。二是开展湖南洪江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网箱专项整治工作。协助洪江市拆除我县限养区内清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红线范围内网箱240口45178平方米、栏网9处。三是开展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新增网箱专项整治。联合三道坑管理所等单位对保护区内新增网箱进行整治,拆除新增网箱养殖4户1467平方米。五是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2019年9月分别在芷江镇、罗旧镇及晓坪乡进行了鱼类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投放各类鱼苗100万尾,促进全县天然水域生态环境稳定向好。

(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一是加大涉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牵头组织县人社、禁毒办、税务等8个部门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月活动,同时通过举办培训宣传、印发资料宣传、张贴标语等方式加强涉农法律法规普法宣传。全年培训农资经营人员130余人次,培训农机安全员1500余人,张贴宣传标语条幅15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6万余份,接待群众咨询6000余人次,提高群众守法用法意识。二是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力度。开展农资兽药饲料经营门店规范化建设,严格审批经营许可证发放,坚决取缔不达标门店,从源头上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全年集中开展4次农资检查整治执法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1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62家次,查处违法案件1起,责令整改12家。对饲料兽药经营户实现责任状管理,全年检查饲料兽药经营户17家,抽检饲料样品9份,严格规范建立健全兽药饲料进货台帐和销售凭证。三是加大渔业非法捕捞行为查处力度。采取白天定期巡查及夜间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和水上执法及岸边宣传相结合,深入开展县乡(镇)及村护渔员三级联合行动执法。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出动船只35艘次、执法保障车125车次,检查渔船600艘次,检查渔具销售店铺28个,巡查收缴并焚毁地笼46条3200余米,拆除并焚毁抬网12处,收缴电鱼设3套。四是加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县乡联合行动,打击生猪私屠滥宰行为,取缔生猪私屠滥宰窝点24家。强化生猪屠宰检疫,全年检疫生猪8.32万头,无害化处理23头。着力牲畜家禽产地检疫,检疫生猪10.11万头、家禽403万羽、牛羊1.05万头(只)。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执法,交通要道设立动物防疫消毒检查点,全年检查、拦截过出境车辆8.92万台次,劝返运载生猪及生猪产品车辆27台次,依法依规办案9起,处罚罚金6.988万元,收缴无检疫检验证及无非洲猪瘟检测报告生猪白肉8.18吨,全部送溆浦县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五是加大农机安全执法力度。重点在节庆、汛期、春耕、县环境集中整治等期间开展农机专项整治行动,对拖拉机违法载客和“黑车非驾”、无证驾驶、超员超载、酒驾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全年共查处无牌无证车辆16台,拖拉机违法载客18台次,实施强制报废3台,拆除微耕机改装加装拖箱22台;查处无证驾驶5人,补检拖拉机20台。


三、2020年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农村发展新形势,把握农村改革力度,把准支农政策节奏,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做好产业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进展。主要目标:保持农业农村积极稳中有进态势,力争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持续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完成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良种良法,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50万亩以上,总产粮食20万吨以上。提质增效水果产业,农药化肥“零增长”标准化生产20万亩。严防非洲猪瘟死灰复燃,落实扶持政策,恢复生猪生产,出栏40万头以上;发展生态特色养殖,芷江鸭存笼规模增加4%以上。大力发展山塘、稻田共养、小Ⅰ型以下水库渔业养殖2万亩以上。

2. 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强服务与引导,支持涉农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引导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打造一批省市县示范社、场。推进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水平,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促进小农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打造芷江“和平城”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企业品牌。

3.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强社会资本休闲农业开发用地监管,强化农用地备案报批,规范休闲农业秩序发展。继续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社行政村全覆盖。推进县农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提升农产品商贸物流服务能力。加强与电商合作,配合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扩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4.着力抓好体制改革。加强市县对接,完成4个二级机构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工作。全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农民股份合作,抓好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体资源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银行抵押信贷等试点工作。

5.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强化属地监管责任落实,坚持县乡上下联动和部门联合执法相结合,坚持日常执法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着重抓好农机安全、农村沼气生产安全、农业生产投入品、非法捕捞、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整改。加强动植物检疫,着重抓好非洲猪瘟、柑桔黄龙病、草地贪叶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认真抓好涉农信访、舆情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6.着力巩固脱贫成效。发挥产业指导员作用,加强贫困户培训与指导,增强产业发展能力,促进稳定增收。扶持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股份分红、委托帮扶、解决就业等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收入稳定增长。抓好省现产业项目实施,鼓励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并在发展芷江鸭、葡萄、甜茶、白蜡、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扶持,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

7.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加大考核督查力度,进一步增强县乡村各部门责任意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厕改资金投入。加强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因村施策,因户施策,规范施工,严格把好质量关,认真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工作。着力推进畜牧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引导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大露天禁烧督查力度,有序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8.认真完成县中心工作。认真抓好牵头负责的县重点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完成各级交办的巡视巡察问题整改整治任务。认真完成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安排的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

打印 来源:芷江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