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芷江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
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今年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考察湖南时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县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经济工作等会议精神,做到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粮食生猪保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退捕禁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各项工作,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发展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发展目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奋力进取。通过努力,2021年,县农村经营服务站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部委授予节约型机关,芷江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考评为农业农村部优秀农情基点县,被省政府授予2021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真抓实干激励表扬县,被中共湖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2020年度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明确为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芷江被中共怀化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授予2020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芷民丰被定为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县农业农村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民主测评快牛奖,评为2021年度全县平安建设模范单位,评为2021年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一、全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引领“三农”工作正确方向
1.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自觉接受县委领导,向县委负责,重大问题和重要情况及时向县委请示报告。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时正确回复社会舆情和信访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2.夯实政治根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六次党代会、县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研究中央、省、市、县对“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每月坚持不少于一次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3.强化政治责任。始终坚持以国之大者为重,紧紧围绕上级对“三农”工作的部署安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加快推进产业振兴;强力推进耕地抛荒治理、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不懈抓好粮食安全生产;继续推进“厕所革命”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长江十年禁捕退捕,持续深化农业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切实履行部门政治责任,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上新的台阶。
4.全面从严治党。一是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工作责任。把党风廉政工作与“三农”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局党组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将分管股站室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一起部署落实,形成了党组书记亲自抓,党组成员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二是强化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印发《2021年芷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支部开展宣讲,充分发挥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强化监督执纪,提升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清廉机关建设行动,优化营商环境;运用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互联网+监督数据平台”监督作用,对党员干部存在的作风、纪律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加大诫勉谈话力度,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局党组开展谈心谈话209人次,工作人员诫勉谈话1人。
(二)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推动三农发展持续向好
紧紧围绕我省实施“三高四新”,我县“三城一中心”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0亿元、1.2万元,同比增长12 %、9.6%。
1.坚持规划先行,三农发展有章可循。编制完成《“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精心组织编制《芷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规划》;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落实意见》《关于芷江五大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拟定《“十四五”期间“五朵金花”高质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全县“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2.强化工作举措,农业稳产保障有力。一是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出台《耕地抛荒和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文件,完成抛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22686.3亩,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的103.1%,成功举办全市耕地抛荒整治现场会;完成粮食播面51.66万亩,粮食总产23.82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102.7%,同比分别增长1.16%、2.6%。完成油菜籽、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种植15.947万亩,总产1.7729万吨;其中油菜14.542万亩、产量1.207万吨、花生1.4051万亩、产量0.2658万吨。二是抓好农产品保供。全年存栏生猪27.8万头,牛3.98万头,羊3.61万只;出栏生猪34.88万头,肉牛1.28万头,山羊5.51万只;家禽存笼229.1万羽,出笼703.7万羽;水产渔业放养面积1.98万亩,水产品产量9200吨。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6.625万亩,总产量46.32万吨,产值10.73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5.018万亩,总产量0.554万吨。
3.突出主导示范,产业发展来势喜人。一是突出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养殖芷江鸭506万羽,种植柑桔20.034万亩、高山刺葡萄2.093万亩、白蜡1.26万亩、甜茶1.22万亩、烤烟7261亩,年产量分别达0.8855万吨、35.45万吨、3.561万吨、270吨、2200吨、1.686万担,年产值分别为17710万元、73380万元、9198万元、 9600 万元、8900万元、2227.78万元(烟叶创税489万元)。二是推进农业示范区提质增效。大嵣湾柑橘专业合社、兴梦柑橘特色产业园被认定为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杨溪河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拥有13家专业合社和春知蓝笋业、唯楚酒业、芷民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再生稻、大棚蔬菜、柑橘标准培育、芷江麻鸭孵化养殖等。三是高标准完成柑桔品改。完成柑桔高接换种10000亩,推倒重建+换栽大苗3000亩,低产低效提质15000亩。四是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6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新增4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4.64亿元,同比增长8%。以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链接农户51177户,持续巩固保障脱贫人员收入来源。
4.发挥资源优势,品牌创建成效突出。围绕芷江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两品一标”农产品。明友食品获得马德里国际商标,实现该商标零突破;新增绿色食品6个,累计达36个;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莱篮子基地1个,累计达5个;已有有机食品5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芷江鸭”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正在积极申报“芷江甜茶”“芷江高山葡萄”“芷江酸萝卜”3个产品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其中“芷江高山葡萄”已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标志管理处排队待部级评审;“芷江甜茶”已通过部目录外审核;已注册商标19个,培育省级著名商标9个,“侗乡缘”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和翔”芷江鸭、“云健”芷江香米、“杨家将”茶油、“侗香缘”成为湖南省名牌产品。红美人、冰糖橙、野生甜茶、笋干、熟食鸭等10余个农产品获西部农博会、省农博会、省科技博览会等金奖。组织龙头企业参加湖南经视芒果V直播芷江年货节、第六届中国国际食品配料博览会、湘品湘菜推广月活动,对外宣介了芷江特色农产品。
5.注重治理监管,美丽乡村初建成效。一是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和“个十百千”工程,按照市委“六无一全”的要求,着力推进“五治”行动,坚决打赢乡村振兴首胜之仗。入列全省14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成功创建省级、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3个、6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2个,农村改厕3898户,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改厕任务,国家和省级绿色村庄176个,正在创建市级美丽院落80个、县级美丽示范村24个,成功举办全市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被市里推荐上报全省人居环境整治真抓实干激励县。二是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创建。三道坑镇、古冲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在五郎溪村、浮莲塘村、蜈蚣坡村进行了三社合一试点;在芷江镇竹坪铺村黄米溪组开展农村承包地延长三十年不变试点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农宅审批管理。全年审批农村宅基地建房310宗,审批宅基地面积5.2574万平方米。处置存量28宗,土地卫片地块销号31宗,处置新增违法占地建房4宗,拆除4宗。四是积极发展村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全县205个村的资产总计17604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230万元。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个一百”工程,建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205个,全面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信息录入工作。发放2020年、2021年各项惠农资金4.2亿元。五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省委“1+5”文件精神。定向培养专科以上层次基层农技人员6名,新评聘高级农艺师3名;发展芷民丰为省级田间培训学校,全面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446人,完成初级新型职业农民证的发放工作。拥有新型经营主体727家,其中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06家、家庭农场221家。获批省级示范社4家、家庭农场3家,申报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7家、示范家庭农场7家。
(三)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改善三农发展基础条件
1.项目申报积极有效。包装芷江县乡村产业振兴(一期)建设等政府专项债项目2个,申报国家级制种大县、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世行贷款绿色农业与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点项目、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资金项目10余个;储备省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重点项目40个,成功申报5个,获省财政资金320万元。
2.重点项目推进有力。切实履行县重点项目责任单位职责,除迎宾路及相关设施建设因资金问题和芷江宏升源物流城建设项目因种种原因没有启动外,全面完成芷江机场道路提质改造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天主教堂异地重建项目和第二人民医院第二期5亩、芷江国际农商城项目(一期40亩)征地任务,和平医院建设在办理手续。
3.基础设施改善有度。争取上级整合资金衔接资金8553万元,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66万亩,维修山塘9座,新建小型拦水坝1座,新建衬砌明渠(沟)28.3公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新建机耕道路54.28公里;正在实施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二是积极推进耕地抛荒整治、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多个,18个乡镇42个村8186亩稻田和产业受益。三是编制出台《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技术方案》,建设仓储设施14座,库容32625m³,总投资725.6万元,申请补助资金290.16万元。
(四)狠抓农业行政执法监管,保障“三农”工作“绿色”发展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检测中心通过检测机构“双认证”省级专家评审。完成农产品定量和快速检测1056批次,合格1054批次,总体合格率99.8%,其中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204批次,检测合格203批次,合格率99.5%。出动执法人员328人次,出动车辆102次,出动检查经营企业118家次,检查市场21个次,立案5起,办结3起,责令整改10起。
2.动植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联合开展生猪私屠滥宰集中整治行动,共立案查处6起,其中移交公安部门1起,没收生猪及其产品3581余公斤,屠宰工具及设备110件,捣毁私屠滥宰窝点7处,查处涉嫌经营、运输依法应当检疫而未检疫生猪案违法违规调运生猪案件6起。认真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共发布病虫情报15期,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全年共实施病虫害防治727.901万亩次。
3.长江十年禁渔常抓不懈。共出动执法人员371人次、执法车辆96辆次,制止违法行为9起,查处渔获物100多公斤,清理“三无”船只3艘,迷魂阵4处,地笼50个,收缴刺网等各类捕鱼渔具若干;共查处使用电力捕鱼案件4起,使用禁用渔具捕鱼案件5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1人,有效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4.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认真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化肥减量问题整改、耕地质量监测评定、土壤墒情监测等工作,有效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完成田间肥效试验小区6个;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62.07万亩,绿肥生产9.05万亩、秸秆还田30.1万亩,商品有机肥3.8万亩、堆肥及农家肥2.8万亩。验收土地复垦项目7个,认真落实“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回头看”,全县没有发现“大棚房”问题死灰复燃和反弹现象。积极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共收集塑料瓶类约1.98吨,锡箔类约0.28吨,玻璃类约0.43吨。
5.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全县1114.83亩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退出了水稻生产;开展农业环境定位监测工作,完成稻谷样品检测任务;着力抓好农作物秸秆利用与禁烧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6.1%,全面完成省厅下达的指标任务。加强农膜管理工作,全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2.7%、地膜回收率74.7%。抓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防治工作,狠抓沼气安全监管。积极配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办结信访交办件5个;积极配合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县和河长㓡工作,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主要不足和困难:一是工作难以全面统筹到位。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农村宅基地监管等许多行政职能划转农业农村局,存在事多面广人少的局面,特别是人员老弱病残现象严重,专技人员不足,严重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山塘、排灌水渠道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机耕道覆盖面积小,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弱,抛荒耕地复耕复产成本高,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农业经营主体不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难以壮大,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急缺。家庭农场种养规模弱小,农民合作社运行不规范,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企社、企农、社农利益联结不紧密,“龙头”引领带动乏力等问题依然突出。四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发达,农业品牌效应不强,生产与市场对接不紧密,丰产不丰收的现象问题年年发生。五是产业发展资金不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缺乏有效的农业投入财政增长机制。在与上争产业项目资金衔接和力度有待加强。
二、2022年重点工作预安排
主要目标:力争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培育特色优势农业百亿产业,建立农产品分级加工体系,实施品牌提升行动,拓宽销售市场,依托“五朵金花”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产业扶贫后扶农业产业项目工作等。
3.稳定农业生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完成稳定粮食播面52万亩,总产23.9万吨,其中水稻33.5万亩,旱杂粮18.5万亩。继续推进制种基地建设,推进种业发展。推动高档优质稻订单生产,培育品牌,提高芷江优质稻米知名度。继续完成2万亩稻油轮作试点项目任务,促进油菜产业稳定发展;落实生猪扶持政策,确保生猪年出栏28万头以上。坚持绿色发展,做强做精“五朵金花”特色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4.改革创新农技服务。继续抓好再生稻等百亩示范片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不断突显其农业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发展托管农业,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提升农业现代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5.推进农业三产融合。提质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培育一批芷江农业品牌。提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联结深度,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6.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大“三农”领域短板建设投入,制定农村承包地再延长三十年配套政策措施,培育发展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夯实现代农业政策支撑体系。
7.着力防范化解风险。着重建立健全退养退捕禁养、农业减灾救灾、农机生产、农村沼气生产、秸秆禁烧、重大动植物疫病、农业投入品、外来生物、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面源污染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体制机制,夯实现代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8.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千村美丽,万村整治”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工作。
9.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履行党组主体责任,抓班子带队伍,强化正风肃纪,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实处,推动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