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202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
(一)主要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预计完成46.98亿元,增速 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4152元,增速7.8 %。
农业生产:全县粮食播面52.25万亩,完成粮食生产总任务51.5万亩的101.46%,其中水稻完成34.2万亩,旱杂粮完成18.0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3.61万吨;大豆完成1.25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完成0.11万亩,秋冬油菜完成19.32万亩;蔬菜复种播面13.8025万亩,产量29.54万吨以上;水果面积28.96万亩,总产量46.43万吨,总产值11.31亿元(其中柑桔20.05万亩,产量32.2万吨,产值7.83亿元;高山刺葡萄2.02万亩,产量3.97万吨,产值0.71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3.5万亩,总产量1万吨,产值4.1亿元;烟叶种植面积10273亩,产量23228.31担,产值3973万元(含补贴),创烟叶税811万元。
畜牧生产:全县生猪预计存栏24.63万头,同比减少8.54%,出栏42.85万头,同比增长3.75%;肉牛存栏3.57万头,同比减少10.97%,出栏1.52万头,同比减少3.79%;山羊存栏3.59万只,同比减少3.49%,出栏6.18万只,同比减少5.64%;家禽存笼223.52万羽,同比增长0.97%,出笼611.17万羽,同比减少1.63%;蛋产品1600吨。
渔业生产:全县水产品放养面积2.12万亩,其中池塘0.98万亩;水产品养殖产量0.95万吨,同比增长2.99%;共培育各类鱼苗1.32亿尾;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15万亩,同比增长2.92%,;名特优水产养殖面积0.63万亩,同比增长3.00%。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紧盯农业农村底线任务。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实现粮食播面和粮食总产双稳双增目标,同比播面增加0.072万亩,总产增加0.39万吨,分别增长0.14%和1.68%。二是守牢耕地保护底线。核实耕地“非粮化”存量1.8万亩,完成180个“非粮化”卫星图斑核实并整治销号;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45万亩全面完成,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25万亩(其中新增建设1.42万亩、改造提升0.83万亩)抓紧施工,预计至年底完成80%工程量;有序推进全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三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制定方案措施帮助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施了发展产业促增收、稳岗就业促增收、消费帮扶促增收、提升技能促增收、政策保障促增收、社会力量帮扶促增收六大行动。
2.突出产业融合提质增链。一是围绕市“5+N”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建设发展产业。我县现代畜牧产业链建设调优了产业布局,依托以芷江镇、新店坪镇等乡镇为主的优质商品猪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芷江原种猪扩繁场、芷江和平肉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的生猪繁育、养殖、屠宰加工产业链;依托以芷江镇、土桥镇为主的牛羊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以湖南智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的牛羊养殖产业链;依托以芷江镇、岩桥镇等乡镇为主的芷江鸭、绿壳鸡蛋等特色家禽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以和翔、芷民丰、炎凰等企业为重点的家禽繁育、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依托以芷江镇、罗旧镇等乡镇为主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初步形成以湖南海珊等企业为重点的水产产业链。二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全县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65家,其中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新增1家),2023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48.97亿元,同比增长9.2%。三是中药材延伸产业链条。荣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建加工厂房、引进设备,已具备白蜡精加工能力;乐甜甜茶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了战略协议,进行药物第三期临床实验,准备选址进行药物提取项目建设。四是加速农旅融合发展。把“农业+旅游”作为重要发展引擎,聚焦柑橘、金秋梨、刺葡萄、优质大米、酸萝卜等优势资源和特色农产品,通过举办芷江高山葡萄节、丰收节、中秋节全民赏月美食展等活动吸引外地游客,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县有休闲农业14家,从业人数186人,带动农户数246人,营业收入1952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950万元,利润1109万元,从业人员工资345万元。
3.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一是加强人居环境整治。以“打擂台”为抓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行动”,组团式推进,片区化治理,一体化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危旧房屋整治修缮、乡风文明引领等工作,实现乡村面貌由“干净整洁有序”向“生态美丽宜居”跃升。二是推进“和美乡村示范片”创建。按照“抓点示范、串点成链、连片成景”的思路,重点投入2122.32万元,抓好42个“示范创建村”建设,努力构建“一线一圈”(320国道沿线乡镇+县城芷江镇及周边)和美乡村示范片区。一年来,全县共创建1个市级和美乡镇,7个市级和美村庄和20个县级和美村庄。三是促进美丽经济与美丽环境融合发展。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美丽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特色村寨、乡村产业,激活乡村“美丽经济”。碧涌镇清江村、芷江镇桃花溪村,凭借良好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开展清江湖休闲、“桃花岛露营”等文旅产业,成了广受欢迎的网红旅游“打卡地”;大树坳乡新庄村、芷江镇五里牌村,把良好的人居环境和传统葡萄、马蹄、雷竹笋等农业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成了远近知名的特色产业村庄。
4.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一是禁捕退捕常态化开展。大力实施渔政执法“天网工程”,投入356.57万元,在境内的舞水河、清水江沿岸安装雷达视频监控42个,配置无人机2架、执法船艇10艘,升级监控系统软件,着力打造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精准识别的“三全一精”智慧渔政监控平台系统,实现“人防+技防”,形成“天上看、水上寻、网上查”的立体化监管格局。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执法车辆 90台次,立案20起,结案20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人。二是不断强化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方面:防治稻田福寿螺9200亩,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135亩;农业环境定位检测:在3个茶叶监测小区采集样品60个(其中水样54个、土样3个和茶叶样3个)送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县1255.07亩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退出了水稻生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全县农作物秸秆可收集产生量为23.7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为20.6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6.7%;农膜管理:全县农膜使用量342.53吨,回收284.64吨,农膜回收率83.09%。三是狠抓化肥减量增效。深入推进耕地保护和科学施肥,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3万亩、应用商品有机肥和堆肥4.78万亩、新型肥料2.72万亩、绿肥生产3.2万亩、水肥一体化0.47万亩、秸秆还田33.12万亩、机械深施肥0.81万亩。全县化肥使用量14461.1吨(纯量),比2022年减少0.19%。四是大力推动绿色植保。2023年农药使用总量260.42吨,较上年减少1.05%,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为47.60%,比2022年增加2.07%。
5.深化农村改革增添活力。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查,确认农村集体组织成员11.13万户31.9万人,量化经营性资产186641101.80元,全县已有6个村经济合作社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二是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全年审批农村宅基地建房291宗,审批宅基地面积5.3989万平方米。三是推动供销改革。成立芷江县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目前大联盟平台关注人数175人,入驻企业20家,在平台上架农资供应产品22件。加强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创新流通方式,推进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6.加强培育筑牢振兴基础。一是加强农民培训。全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4期(次),培训农民52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培训资料3.4万余份。完善了芷江镇、楠木坪镇和新店坪镇3所农民田间学校示范校的规范化建设,在示范校举办优质超级稻高产栽培、柑桔标准化栽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大棚蔬菜保护地栽培等专项技术培训班10班次,参训农民600余人次。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280人。二是推动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已培育新型经营主体794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517家(新增2家),家庭农场277家(新增34家)。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业主技能职业培训,线上线下组织参加农业农村部及省办的各种专业培训、县金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助力乡村振兴培训等计320余人次。
7.强化综合执法护航发展。2023年重点开展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渔政执法、农机执法、农业资源保护执法六大行动,组织开展执法活动138次,出动执法人员1120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121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9份,立案35起,结案33起,移送公安机关2起,处罚没款11.0223万元。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抽样检测工作,完成农产品定量检测245批次,合格244批次,合格率99.5%,快速检测2120批次,合格2112批次,合格率99.6%,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持续保持良好水平,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8.推进清廉建设走深走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综合运用管理、监督、教育手段,让清廉建设与主责主业深度融合,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组织形式丰富的廉政教育活动,如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开展典型案例通报剖析、观看廉洁视频等,强化干部职工对清廉建设的心理认同、行为趋同。深入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私屠滥宰、禁捕退捕等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清廉建设工作获得上级肯定,“芷江县岩桥镇等2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四标段”获“怀化市清廉工程项目”荣誉称号。
(三)存在的问题
突出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融合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少,农业产业融合度低、融合规模小,市场主体投资一二三产融合项目缺乏基础支撑。二是农业生产产业化程度不高。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主体大都仍处于低小散状态,管理粗放、经营能力不强,参与农业种植、农业+文旅、康养服务、互联网+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三是农业品牌化发展有待加强。农产品经营主体注重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但缺乏创建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意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有品牌缺乏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