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芷江侗族自治县教育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扎实推进“五育并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思政教育,组织开展芷江侗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爱我芷江 铭记历史 赓续和平”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和全县中小学“学习袁隆平 做一粒好种子”思政课教学竞赛活动。推进“五育并举”,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芷江一中原创舞蹈作品《嘎笛悠悠》斩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市中小学建制班合唱比赛中,我县表现突出,共获得市级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在怀化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大赛中,我县选手发挥出色,共获得市一等奖15个、二等奖29个、三等奖54个。芷江一中杨惠娟老师指导的智能博物项目脱颖而出,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比赛,成为怀化地区唯一入围国赛的作品。二是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学质量监测,建立“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对比监测机制,完善“五育并举”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组织开展全县初中毕业学科监测质量分析会,各学校开展质量分析、研讨会70余堂次。针对音乐、美术学科教学现状,首次开展网络平台日常质量监测,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抽取班级样本57个。结合监测结果,组织专项教研培训,推动艺术教学提质增效。注重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养,举办初中语文、英语和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五科学生素养大赛。提升科学教育实效,在湖南省2025年中小学科学教育交流活动中,芷江作典型经验发言。三是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常态化教学视导机制,定期开展“1+N”课堂教学指导。先后对杨公庙学校、板山学校、上坪学校等10余所偏远山区学校进行重点督导和教学视导,听巡课200多节。坚持以赛促能,举行思政等6个学科以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荷花池小学田雅等3名教师获评怀化市教学能手。争取省教科院深度教研蹲点指导,12个学科省级教研员(含兼职)、省级名师团队近50人亲临指导,全县800余名教师参与。深入推进“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重构课堂流程,组织20名骨干种子教师赴徐州、西安学习“学为中心”课堂改革,开展两次“学为中心”课堂研讨沙龙,辐射学校20余所,线上线下交流教师达300余人。
2.稳步推进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一是全力强化教育保障。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增位、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等项目37个,投资6182万元,新建、改扩建校舍12700平方米。投入资金402万元,为秀水中学等学校添置电教信息化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的实验室、仪器室操作信息化考场。投资86万元,对芷江二中及荷花池小学老旧的班班通进行替换。安排资金600余万元,完成1350台电脑的采购任务,有力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实施校园食堂提质改造,重点对42所学校的食堂进行全方位升级,有效改善部分学校的餐饮设施条件,切实提升了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应助尽助,发放国家助学金1904余万元,惠及学生21095人次。实施幼儿园、普高、中职学校校内资助,共资助726238元,惠及学生1137人。二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岗位设置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配强专、兼职教研员,公开选聘兼职教研员10名,选拔专职科学、物理教研员各1名,进一步充实教研队伍活力。有序推进编外用工整改,结合“县管校聘”竞聘上岗,清退临聘教师26人,确保教育系统编外用工只减不增。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统筹国培、县培资金462万余元,规划设置30个培训项目,覆盖全县中小学,培训教师8891人次,启动校本研修关键明白人能力提升和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完成535名教师AI技术专项培训和550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直播、录播课,参与教师达3003人次。组织开展骨干教师评选认定,报送参评市级骨干教师86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写活动,获省级一等奖1个、三等奖9个、优秀奖6个,职业中专杨冬晴老师作品《念奴娇 赤壁怀古》获省中职组第一名并代表湖南晋级全国比赛。三是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重新修订《芷江侗族自治县2025-2035年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工作方案》,2025年春季停办教学点4个,全县教学点减至47个。积极扩大公办幼儿园幼儿占比,启动民办园委托办学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打造荷花池小学和芷师中学2个教育集团试点,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学校内部督导机制建设,落实“每月一主题”的要求,扎实推进学校内部督导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持续强化管理规范体系建设。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湖南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20条规定、全员文体、周末双休、五育并举等要求,切实规范各学校办学行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和利用征订教辅、购买校服谋利等问题的整治工作,实现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校园餐”专项督导覆盖率100%,全面规范学校管理,净化教育生态。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开展三轮常规督查,发现问题933条,917条完成整改;对47个教学点办学行为进行全覆盖督查,发现问题132条,敦促学校整改了118条,有效提升教学点办学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实地勘察评估民办培训学校办学条件10余次,完成10所民办学校到期换证工作。下发《取缔无证校外培训机构告知书》3份,取缔无证有照校外培训机构3家,关停3家。二是强力推进行风建设。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针对2个问题清单28个具体问题逐项开展对照检视,共查找出具体问题11个,目前已整改完成10个问题,剩余1个问题正在持续整改中。下发《进一步落实<怀化市师德师风“十严禁”>的通知》,要求学校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3100余份,利用每周例会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确保全员覆盖、入脑入心。强化案件查处力度,上半年重点开展了未按规定向贫困学生无偿提供校服、超标准收取课后服务费、违规使用培训经费、学校向老师借款、违规使用项目资金、未按规定腾退公租房、督办件、信访件等问题的查处。三是全面保障校园安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珍爱生命健康、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十条措施》,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实效性。集中组织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全员家访,全面摸排和掌握学生家庭和身心健康状况。重新聘任公安、检察等法律专业人员44人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并按要求开展法治副校长进学校上法治教育课活动。推进校园人车分流工作,安装减速带、限速标志等警示标牌20余处。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实现校园安防“5个100%”。常态化开展“利剑护蕾”工作,开展防性侵专题教育120余场次。强化校园消防安全,全县中小学、培训学校拆除防盗窗(网)、金属护栏、广告牌等障碍物188处,疏通消防通道5处。成立校车安全管理专班,联合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执法7次,全面加强校车涉及的“人、车、路、企”的管理。全力保障“三考”安全,2次召开“三考”调度会,联合多部门实地排查考点隐患,安排专人值守维护秩序,妥善保管试卷,确保无失泄密。整个“三考”安全平稳,圆满完成“三保两零”目标。全面启动暑假防溺水、防性侵明察暗访工作,守护学生暑期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办学行为有待规范。教育局已出台系列规范管理文件、制度,明确办学行为要求,但部分学校仍存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如艺体类、实践类、心理健康类课程开设不足等问题。实验教学有待加强,实验操作开课率不足,实验仪器使用率不高。全员文体落实不到位,校园里歌声、笑声、呐喊声不足,缺少校园里应有生机和活力,学生近视率较高,体能素质整体偏低。二是安全管理还有压力。教育系统点多面广,安全工作存在较大的隐患。学生心理健康、校园周边环境、交通安全等问题依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保障。三是队伍建设还有不足。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足,存在教师“躺平”现象。有些对于教师的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教师参加培训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培训效果不佳。从全县来看,教师编制结构、学科结构失衡问题仍然存在,教师队伍育人能力有待提升。四是教育改革还需深入。新教育的成效还不明显,部分校长治校理念落后,有特色、高品质的学校不多,城乡、校际之间,以及学科之间教学水平和质量差距明显,全县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空间大。阅读教育还任重道远,部分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学生阅读时间、阅读空间保障不到位,开展的阅读活动形式单一,未能有效调动师生积极性,实际影响力有限。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聚焦质量提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机制,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高效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总结推广优秀教学案例,以点带面,推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
2.强化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来我县开展讲座和培训,同时选派优秀教师到先进地区和学校学习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完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师德失范行为实行“一票否决”。
3.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会同县发改、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投入使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积极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工作,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安全管理,营造稳定校园环境。严格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会同县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校园周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