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县应急管理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部门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为目标,健全责任体系,强化隐患排查,狠抓专项整治,及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使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得到稳定进展。截至目前,全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起,均为道路交通事故,未发生较大及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火灾“四项指数”(接报火灾数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均呈现下降趋势,未发生较大及以上森林火灾,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非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巡查第二季度排名全市第二;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第一季度排名全市第二、第二季度排名全市第一、第三季度排名全市第二、2023年安全生产翻身仗总排名第一;2023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年终考核排名全市第三,并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先进县上报省安委会;顺利通过了碧涌“1.11”自建房火灾事故评估和省安委会专项巡查“回头看”。成功应对了3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7轮强降雨天气,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安全生产打翻身仗方面。根据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工作专班工作规则,坚持周调度、月排名、季通报,1-9月份,先后印发了15期工作专报,在芷江融媒开设专栏发布300余篇翻身仗各类信息。全力推进行业主管部门派驻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员工作,目前已完成2088家派驻任务。抓实巡查考核。按照一季一巡查、一考核、一通报、一曝光要求,组织3个考核巡察组每季度对各乡镇、各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巡查考核,并及时按照标准(乡镇排名前三位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1万元,排名后三位的处罚6000元、4000元、2000元;县直部门排名前三位分别奖励1.5万元、1万元、5千元,排名后三位的处罚3000元、2000元、1000元)兑现奖励及惩处,切实发挥巡查考核作用,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持续推进重大隐患专项整治和督导检查。1-9月派出督导组479个,全县共排查一般隐患1929处,整改完成1870处,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602处,现已整改595处,整改率为99%。
2、行政执法方面。1-9月份查实群众举报非法违法行为15起,查实13起,开展联合执法41次,责令停产整顿18家,一案双罚1起,经济处罚203.9918万元,媒体公开曝光19起,行刑衔接1起,有效打击了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实现了遏制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事故目标。
3、森林防灭火方面。制作下发宣传横幅120条、《芷江侗族自治县森林火灾典型案例处理情况的通告》《禁火令》各2000余份、《关于2023年清明期间安全文明祭祀和规范农事生产用火的通告》4000张、森林防火给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4万余份、宣传袋5000千余个,利用短信平台发送清明期间森林防火温馨提示5万余条,进行森林防灭火工作督查280人次。在3月份举行的全市“以水灭火”技能比武暨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中,荣获二等奖。
4、防汛抗旱方面。采购卫星电话18台、柴油抽水机40台套、柴油发电机18台,分发到各乡镇。全县共组建县级民兵应急连1支、行业应急抢险专业队伍32支和乡镇抗洪抢险队222支,共计8148人。全县完成防汛演练1482次。其中乡镇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18次,危险区避险转移应急演练1464次(上型号水库100次、骨干山塘112次,山洪灾害易发区297次,地质灾害隐患点107次,切坡建房701次、临坡临沟临崖147处,参演群众3467户10802人)。成功应对了7轮强降雨过程,全县没有发生一起水库垮坝事故,没有出现因灾人员伤亡。
5、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面。组织“5.12”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10.13”国际减灾日、119全国消防月、法制宣传周、交通安全日等活动,积极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各乡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组织辖区单位、企业积极参加应急部举办的“十大逃生演练科普视频”展播、“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网络知识竞赛,参与率达100%,县安委办印制宣传“五进”知识读本30000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500册、安全文化环保袋7000个、定制“应急志愿 守护安全”红马甲120件等,共发放宣传资料32000余份,悬挂横(条)幅、滚动字幕460余条,县以上媒体报道156篇、宣传教育受众6万人次。
6、应急能力建设方面。持续推动全县各乡镇应急能力建设工作,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全市首届乡镇应急能力比武中荣获二等奖。
7、应急救援方面。截至目前,飞虎救援队出动水域救援5次,并参加县各种大型活动安全保障工作20余次。
8、应急救灾方面。为应对全县应急突发事件,采购应急保障物资:采购应急灯500个,大米16460公斤,食用油2850升,救灾帐篷50顶;采购抗旱救灾用水3000桶,295.2万元通过一卡通发放给各乡镇受灾群众11746人;年初发放灾后重建户1户,一卡通发放资金2万元,维修户77户。紧急避险转移1251人,紧急转移安置51人。
9、指挥中心工作方面。认真做好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截至目前完成了380余次会务保障等工作。
10、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纠治“四风”,进一步加强党员廉政教育,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创建活动。强化理论学习,扎实开展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截至目前,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2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0次,上专题党课6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事故遏制还不理想。截至目前,我县事故起数上升,死亡人数实现了下降,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2、安全监管执法“宽松软”现象依然存在。深入排查重点行业领域潜在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行动和“打非治违”等专项整治活动推进不力,部分乡镇和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打非治违、“宽松软”的现象依然存在。
3、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力。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员工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不落实监管人员、不履行监管职责,不舍得安全投入,不注重隐患排查与整改,给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三、亮点工作
今年以来,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翻身仗要求,通过“四真”模式,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确保了全县无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非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1、真推动。一是领导重视亲自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汇报,破解发展难题。每季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在重大节假日、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召开安全生产防范部署会议。二是压实责任全覆盖。出台《全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系列文件,坚持隐患治理“一单四制”与安全生产月度通报有机结合。县安委会主任、县长亲自交办重大事故隐患,并通报给分管县领导。县安委办每月调度,建立隐患清单,逐一明确隐患治理责任单位、协调督办单位、整改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限,并督促整改到位。三是严格考核零容忍。印发《安全生产巡查考核工作制度》,将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作为季度安全生产巡查考核的重要指标,每季度对乡镇和县直部门进行巡查考核排名,对靠前的给予重奖;靠后的给予重罚,连续两个季度排名靠后的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2、真督导。一是部门联合查。深入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联合执法45次,受理群众举报非法违法生产行为15起,查实13起,责令停产整顿22家,行刑衔接移送司法机关2人。二是企业自主查。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强力推动八项机制落实,向2088家企业派驻1146名安全生产监督员,入企指导检查2万余人次;推动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指导183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风险管控台账;督促企业主动公开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按照要求进行隐患上墙公示。三是专家专业查。聘请专家排查企业隐患640处。四是消防安全“啄木鸟”行动排查。县安委办组织成员单位,对老旧小区、商业综合体、重点文保单位、学校、卫生院、大团寨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消防安全“啄木鸟行动”。安排督导组509个,排查一般隐患1964处,完成整改1925处,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892处,现已整改835处,整改率94%。五是安办严格查。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整改或久拖不决的,分行业领域依法挂牌督办,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实施责任倒查。
3、真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完成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直至“我会安全”的转变。一是用好大网络。通过村民大会宣讲、驻村帮扶、上门走访、村村响、张贴通告、党员网格化等方式,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宣传。二是开好专栏。在芷江融媒开设“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专栏”,发布信息315篇,曝光典型非法违法重大安全隐患案例4起。三是制作警示片。县安委办每季拍摄安全生产巡查问题隐患曝光专题警示教育片,及时曝光典型事故和重大事故隐患,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整改或久拖不决的,分行业领域依法挂牌督办,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实施责任倒查。四是传递正能量。及时总结提炼,定期挖掘正面典型,对工作成效明显的个人和集体进行推介。
4、真结合。一是坚持立行立改与机制建设相结合。在排查过程中,对各类隐患进行综合研判,对发现的问题,能立行立改的当场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逐一落实整改措施,按期逐项“清零”。二是坚持安全生产大检查与精准执法相结合。将安全生产大检查与精准执法紧密结合、融合推进。扎实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深化精准执法工作,积极推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重点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切实提升执法工作水平。三是坚持安全生产大检查与常态检查相结合。将安全生产大检查融入常规检查之中,常态推进,有效实施,补齐短板。
四、2024年工作计划
1、压紧安全生产责任,抓实专委会工作。
2、统筹做好灾害防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3、强化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夯实减灾工作基础。
4、紧盯森林火灾防控。压实森林防灭火责任。
5、推进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安全生产执法。
6、继续巩固乡村应急能力建设。
7、建设好指挥中心五级联动机制。
8、持续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工作八项机制(企业派驻机制、双重预防机制、隐患上墙机制、专家服务机制、立体督导机制、举报奖励机制、挂牌督办机制、警示约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