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2014年安全生产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今年以来,芷江县按照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以省市实施“四大三基”三年行动计划和加强县乡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为契机,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强化责任,分步、有序推进大宣传、大培训、大检查、大整治、基本建设、基础工作、基层创建等工作的开展。1-10月,全县共发生事故12起、死亡2人、重伤9人、直接经济损失14.5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62.5%、33.3%、64%、17%,其中事故死亡人数在市下达的进度控制指标之内,实现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 、强化领导,落实安全责任。一是建立高规格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县委专职副书记为副组长,县委常委和副县长为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严格奖惩兑现。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上年度全县安全生产先进进行了表彰,兑现14万元奖金。28个乡镇负责人就安全生产工作向县人民政府进行述职报告,今年对领导不重视、工作不力的4个乡镇党政“一把手”和3个县直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三是加大考核权重。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与综治、计生同一分值,在全县绩效考核中占40分。四是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县委、县政府联合下发了《芷江侗族自治县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与乡镇党委、政府、县直部门及重点企业共计147个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党政同考核”。严格执行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组建20个安全生产检查组,包乡镇、分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形成了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增强保障能力。人员方面,根据安监工作的需要,今年1月,我县从改制国有企业中公开招录了28名专职安监员,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安监力量,确保乡镇安监站达到2—4人。经费方面,在落实县乡(镇)安监员岗位津贴的基础上,经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由县财政按每人220元标准解决乡镇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岗位津贴,县直负有安全生产职责部门分管领导和安全专干参照落实岗位津贴。继续比照县政法机关标准拨付县安监局机关工作经费。装备方面,在目前公车改革方案未定的大背景下,给五个片区乡镇配备了五辆安监执法车,给其他没有车辆的乡镇解决租车补助20万元。为乡镇安监员统一换装,给28个乡镇安监站配备了电脑设备,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3、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一是抓宣传。春节期间,以外出人员集中回乡过年为契机,我县统一印制了12万份安全知识宣传年画,向城乡群众免费发放。“安全生产月”期间,我县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咨询、安全生产书法作品展、安全电影下乡、下河洗澡警示教育、安全生产知识抢答赛、民爆企业燃爆事故应急演练等九大主题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二是抓培训。3月10日至14日,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安监局联合举办为期五天的乡镇分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及安监员脱产集中免费培训,县财政全额承担食宿。6月30日邀请市安监局向本友副调研员在县委中心组(扩大)第三次集中学习作安全生产辅导讲座,全体县委中心组成员,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正科级以上单位班子成员,县直副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学习。县委党校主体班学员入学全部安排安监局人员上课,并形成了制度。6月中下旬,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我县分批组织矿山、危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70余人参加全市企业人员安全生产专题培训。
4、精心组织,深化隐患治理。根据《关于立即开展全县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专项行动的通知》(芷安发〔2014〕1号)文件要求,县安委会、县学生用车(船)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县道交安委、县水交安委分别制定并下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专项大检查方案》、《校车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行动方案》、《道路交通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行动方案》和《水上交通安全专项大检查行动实施细则》,全县迅速启动了“三大整治”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行动。在行动推进过程中,县安委会组织开展了明查暗访督查,并下发了两期通报,指名道姓,指出督查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8月24日,县委副书记县长吴飙、县委常委、副县长唐海军、副县级干部蒲祖清对领导不重视、责任不落实、隐患突出的3个乡镇党政“一把手”和3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共9人进行了集体约谈。关于危化品安全隐患专项大检查情况,全县共检查了15家(次)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查出安全隐患20余处,责令现场整改18处,责令限期整改2处。至目前,责令限期整改的安全隐患均已完成整改。其中县运管部门查处非法运输危险化学品案件1起。县交警部门查处超量运输危险化学品案件1起。各乡镇查处取缔非法加装瓶装汽油点3处。关于学生用车安全管理专项大检查情况,从8月28日至9月25日,对接送学生和幼儿的车辆以及影响校园及周边安全的各类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进行再排查、再整治,对全县63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排查做到了“四个不漏”,即:不漏一所学校,不漏一辆车,不漏一位驾驶员,不漏一个证件。共处查接送学生的黑面的2辆,均无道路运输证,并且超载,排查路线6条,对所检查车辆存在问题的,当场下达3份整改通知书,通过定人、定校、定车的方式,督促学校及相关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及时消除隐患。关于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情况,共查处工程运输车无牌无证3起,酒后驾驶机动车3起,货车超载9起,摩托车无牌无证3起,逆向行驶和未按交通信号灯通行45起,未戴安全头盔、非法安装遮阳伞具65起、其他违法行为38起,治理公路危险点段8处。关于水上交通安全专项大检查情况,共截至目前,我县已完成了对各乡镇的全覆盖排查,先后消除各类安全隐患30余件次,拆除台网1架,2起交办事项已经办理完毕。县海事处、各乡镇共下发、张贴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起,罚款1500元。根据《芷江侗族自治县客渡船签单员管理制度》(芷水安委发〔2014〕3号)之规定,扣罚签单员工资300元。县人民政府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了12名安全生产督查员,落实了经费,按照“四不两直”的工作方式,常年开展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工作。督查员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督查权、检查权、交办权、约谈权和处理权。并下发通报2期,点名道姓,指出督查发现的隐患和问题。
5、强化措施,强力“打非治违”。按照《2014年全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芷政办发〔2014〕14号)和《芷江侗族自治县“五打五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芷安委〔2014〕12号),扎实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县共打击各类非法违法、治理违规违章行为356起。其中,道路交通:一是加大对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场所的管控,持续保持对酒驾、毒驾的打击力度。二是加强对农村道路通行秩序管理。针对农村地区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等非客运车辆载人、摩托车无牌无证、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多发的特点,以乡村道路、临水临崖道路为重点,科学安排勤务,加强路面监控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和疏堵保畅工作。三是有针对开展全面排查摸底和路面管控情况,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对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运输企业、学校幼儿园等,一律下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对企业单位主管人员一律依法处罚到位,同时督促和协调行业主管部门与安全监管部门,及时落实整改、处罚措施。四是对县城工程运输车、砂土运输车辆进行联合整治。在县城320国道七里桥路段、河西么家坪路口、晓坪路口、柳树坪路口设立固定执勤岗。各路口指定专人值守,实行包路段、包路口,及时疏导车辆,规劝不文明行为。矿山安全:结合春节节前检查、节后复产验收和两会期间,排查治理煤矿隐患5处。组织对全县非煤矿山逐一进行检查,关闭非法开采4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9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消防安全:县安监局、质监局和公安消防大队对全县范围内的商场、宾馆、饭店、医院、KTV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全面查处并有效打击人员密集场所各种非法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共检查单位69家,发现火灾隐患66处,整改火灾隐患66处,责令三停1家,罚款0.5万元,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筑牢农村“防火墙”。烟花爆竹:全面开展烟花爆竹网点安全检查,共收缴非法烟花爆竹150余万响、捣毁无证经营网点4个。民爆物品:消除了芷江锰业有限公司监控设施不完善等13处隐患,加强危爆物品流向跟踪管理。其他行业和领域也从各自实际出发,认真组织开展“打非治违”行动。
6、创新监管,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推行乡镇安全生产委托执法。针对乡镇监管任务重且无执法权问题,出台了《关于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安监、交通、交警、住建、质监等五部门实施安全生产行政委托执法试点,实现了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保障了乡村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片队开展监管执法的合法性。二是实施生产经营单位扣分管理办法。我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省市安全生产“两个规定”,我县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违法违规扣分管理暂行办法》,对于取得相关证照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行12分扣分管理制度。对扣分分值达到本办法规定值的生产经营单位,分别给予主要负责人诫勉谈话、在全县范围进行通报批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直至吊销其相关证照等处罚,进一步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是建立安全标准化建设奖扶机制。为全面推进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企业主体,中介服务,部门推进,政府扶持”的标准化创建原则,我县采取“以奖助推,先达有奖,后达不奖,不达关闭”的办法,从工业发展扶持资金中安排资金,对在规定期限内达标的工贸企业予以1万元的奖扶,鼓励和支持工贸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已有11家工贸企业在年初已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验收,3家工贸企业正在创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