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2-02-19 15:40

芷江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之年。县发改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三城一区”和“三城一中心”,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保价稳供,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了乡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关于下达我县乡镇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通知》,联合县民政局对我县殡葬服务价格进行了核定。同时加强粮油、食品、猪肉、防疫药品、建材价格等监测工作,确保社会重点民生领域价格稳定。二是扎实做好价格认定案件,全年共完成各类价格认定案件220件,无一例复核案件。三是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办法》《社会信用体系“红黑”名单管理办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评办法》《芷江侗族自治县关于建立信用信息核查应用制度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指导性文件。实行“一周一排名、半月一通报”,严控迟报率、瞒漏率。做好“双公示”信息归集,截至12月,我县“双公示”录入5830条。“信易贷”注册575家,完成率115%;融资金额2.6亿元,完成率100%;信用承诺书上传7831份,完成率156.6%;新闻发布总量187篇,均排名全市前列。

(二)找准“优势”、补齐“短板”,积极向上争资争项

一是充分储备,做细前期。截至12月中旬,我局共审批项目41个,涉及总投资40.9572亿元、核准投资项目19个,招标控制价39453.79756亿元、备案投资项目98个,涉及总投资106.8215 亿元。对本级项目库中的储备项目,特别是纳入年度争资计划的项目,督促指导业主部门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在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投资建设的领域,包装一批债券项目启动前期工作,申报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20个。二是抓准研判,加强对接。抢抓政策窗口期,认真研判上级政策,瞄准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债等重点支持方向,把准项目申报要求,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工作路径。强化上下联动,精准对接、精准申报,着力提高争资“命中率”。2021年共争取发改口中央、省预算916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7751万元,省预算内资金1417万元。发行政府专项债券4.96亿元,这些资金的注入,极大地缓解我县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囧境,为我县社会经济繁荣助力。

(三)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保障民生实事发展。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以“奋战开局年见到新气象庆祝百周年”活动为抓手,年初针对我县实际,收集各领域重点项目共159个,其中重点建设项目111个,重点前期项目48个。列入市级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额为73.63亿元,其中年度投资为24.68亿元,列入县级重点项目111个,总投资额为299.94亿元,其中年度投资为98.56亿元。二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抓好供给侧结构调整,多次组织县职能部门进行调度,推动投资稳定合理增长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今年投资增速保持良好势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1-12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报数为90亿元,同比增长16%(预估值),其中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0%,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0%,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多项指标全市同类县排第1名。

(四)促抓易地搬迁后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认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需要,同时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芷江县《“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实施规划》和《2021年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实施计划》。支持鼓励企业在全县1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周边打造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扶贫车间13家,乡镇9家(水宽乡2家、新店坪1家、碧涌镇2家、楠木坪1家、芷江镇4家、岩桥2家、洞下场1家),可解决1000余人家门口就业,目前已有328户348人务工,其中易地搬迁对象103户106人务工,月工资1500元以上。全县搬迁对象实现县外务工590户639人、县内务工126户443人、扶贫特岗26户26人、公益性岗位20户20人、护林员25户25人、低保户75户156人,实现了每户有1人就业。同时建立了易地搬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组织力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地质灾害隐患及房屋质量安全排查整改行动,我县13个安置区及2665户分散安置户均无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派出精锐力量到三道坑镇木叶溪社区和金厂坪村开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五)加强粮食储备管理,扛牢粮食安全重担

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市委第六交叉巡察组巡察整改工作。2021年9月23日至11月5日,市第六交叉巡察组对我县开展了涉粮问题专项巡察,11月25日反馈了有关问题和意见。对照反馈的5个方面12个具体问题,结合我县实际,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建立问题整改落实专班机制,坚持“一单四制”工作法,将整改工作具体分解到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建立台账,逐个销号,举一反三,截至目前已完成立行立改问题11个,完成率91.6%,正在落实问题1个。建立健全制度6个,完善制定台账5个,警示约谈2人,提醒谈话12人,批评教育8人;二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我县有省级储备粮8000吨,县级储备粮3000吨,成品粮400吨,能保证我县49.5天粮食供应。为保证全县人民吃上安全粮、放心粮,我局严把“四关”,即严把收购关、严把储存关、严把销售关、严把运输关,守住不发生重大事故的底线,确保了我县粮食安全。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4014吨。完成“好粮油”行动计划国家级示范性项目实施工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六)科学谋划,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一是聚焦全局,牵头推进各类计划规划。编制了《芷江侗族自治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并由县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发布执行。11月完成“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任务。由我局牵头的24个专项规划现12个于11月通过评审正在发布,12个在完善程序。二是咬住目标,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加强经济运行调研、监测、分析,及时完成了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运行情况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七)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全局上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是政治建设切实加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二是效能建设持续提升。领导干部奋力担当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项目行政审批进一步提速。三是廉政建设纵深推进。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监委关于清廉芷江建设的决策部署,牵头贯彻落实清廉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制定了《关于推进清廉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把行政审批、项目立项、审批和核准、估算、概算、预算、决算、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环评、财评、国土用地审批、规划审批、施工许可、争资争项、招投标、项目施工、监理、验收、审计、资金拨付、征地拆迁等各个环节纳入芷江清廉项目建设内容,助推清廉芷江落地见效。党组班子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体干部职工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有效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一是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难度很大。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约90亿元,增速达16%(预估值),2022年又要求在高基数上再增速10.5%,难度较大。二是项目储备不足。现前期项目谋划和储备不足,大部分项目短期内难以开工。三是要素制约进一步显现。受疫情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有所下降,项目建设的资金制约明显。同时,土地报批手续复杂,征拆难度大,均严重制约了项目开工建设。

2.参谋助手作用方面发挥还不够。发改作为经济管理的综合部门,经常承担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类事项,协调各方并牵头提出建议、方案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3.人才队伍配置不合理。我局现干部职工42人,平均年龄达到47.7岁,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9人,年龄偏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急需补充充实新生力量。

三、2022年工作计划

在2022年的工作中,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快速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为芷江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打造“三城一中心”贡献力量。

(一)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是建立生态产品实现模式、夯实“两山”转换基础。开展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确权工作,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建立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评估体系,制定建立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交易机制。二是充分挖掘生态产品蕴含的金融属性、激发“两山”转换活力。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建立抵、质押贷款风险分担缓释机制。三是通过产业化利用、市场化交易、价值化补偿,拓宽“两山”转换路径。产品化利用方面:打通利用特色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乡村休闲旅游等生态优势提升农产品价值通道,打通依托优美环境促进产业依托互联网平台迈向中高端通道,打通利用“一园三馆”、三道坑景区等生态产品发展文化生态旅游通道,打通依托芷江鸭、芷江甜茶等公共品牌提升生态溢价通道,打通利用黄畬侗寨等古村落生态资产探索资本运作通道。市场化交易方面: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模式。优化我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争取到国家碳排放交易所挂牌交易,开创我县林业碳汇交易先河。开展水权交易试点。探索以丰富的水资源合理定价进行工业用水水权交易试点。价值化补偿方面:依托全县域封山育林、林长制、河长制,探索建立森林补偿、水资源生态补偿、湿地补偿等生态资源管理措施。四是创新思路建立试点,推进我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复制江西抚州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先进经验,开展我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通过实施重大绿色生态工程,扶持绿色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引领绿色生活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三道坑片区绿色发展示范项目、西晃山片区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桃花溪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新店坪镇家园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和县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为支撑试点,探索我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二)科学合理谋划产业发展布局。以现有优势产业资源为基础,科学合理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全面发展园区产业。以打造“五好园区”为目标,加快推动工业经济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优化产业功能布局,提升承载能力。推动虫白蜡深加工厂房建设,启动甜茶产业园建设,加快三期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进华晨电子申报省工程研究中心。二是提质发展文旅产业。以创全域旅游示范县和“一园三馆”创5A景区为契机,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弘扬抗战文化,做足和平旅游文章。加快推进三道坑景区、唯楚酒庄观光园创4A、中国甜茶公园、侗文化城冠乐贝创3A、和平湖开发工作。全面完成风雨桥整体业态调整,打造特色文旅商品街区和网红打卡点。三是稳步发展临空产业。紧扣“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加快物流枢纽城市建设”新定位,围绕“三城一中心”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产业,逐步推进航空物流园区、通用航空产业、航空与旅游、交通运输枢纽中心以及东盟物流园延伸等项目,推动货物空运和陆运一体化,实现公路与航空运输、航空和铁路运输无缝衔接,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芷江临空产业新城。

(三)加大项目储备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深入研读国家、省、市各项政策文件,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准把握国家政策,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力度,争取更多中央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围绕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的11大类投向,谋划筛选前期手续完备、建设条件成熟的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争取更多新增债券额度支持。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的8个领域66个专项,中央特别国债支持的4个领域32个专项,特别是应急医疗救治能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级医疗诊治能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医废危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等短板弱项,按可准入、可落地、可申报、可持续的“四可”要求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及时推送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将我县革命老区融入到项目申报中去,不断加强与国家、省发改委的沟通联系,争取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

(四)加强推进重点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将项目建设作为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做深做细做实,努力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发挥重点项目在保持有效投入稳步增长、促进发展方向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22年拟安排重点项目126个,总投资377亿元。二是认真做好项目的调研,掌握项目实施中的困难,积极给予帮助和协调解决,确保项目建设顺利。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深入开展“清廉芷江”建设,牵头落实清廉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全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适时召开项目工作调度会,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动力。

(五)强化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和优化项目审批为抓手,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积极为全县各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助力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信用信息双公示、信用承诺、信用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红黑名单管理和联合奖惩。二是抓好行政审批工作。按照“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办”、“证照分离”改革的要求,做到所有项目行政审批线上办结,真正做到“马上监督马上办”。三是抓好招投标工作。协调、指导、督促各行业招投标监管部门加强对招标项目的管理,做到应招必招,应招尽招。会同行业监管部门加强对开标、评标现场的监督,以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投标秩序,为县域经济发展增强活力。

打印 来源:芷江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