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桥镇人民政府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年,土桥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现将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聚力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上半年新识别监测户1户2人,累计消除风险57户118人,现有在册风险对象15户43人。申报乡村振兴产业项目13个,涵盖特色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预算总投资171万元。分水坳木姜子产业加工项目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持续向好。二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粮食播种面积5.69万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发展烤烟550亩、油菜7200亩等特色经济作物。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牛羊存出栏量保持稳定。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未发生区域性动物疫情。三是提升生态资源效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镇保有林地19.12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48%。高质量完成油茶新造870.1亩,成活率达95%,拓展林下经济空间。规范管护公益林1.89万亩、天然林1.81万亩,落实古树名木“一树一策”保护措施343株。组织完成义务植树造林基地建设18亩,提升全民植绿护绿意识。
(二)建设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服务保障X010哨路口至洞下场公路改建工程(土桥段约20公里)建设,积极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沿线交通条件,提升区域发展活力。二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守4.45万亩耕地红线,压实村级责任,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依法规范审批农民建房用地18宗,保障群众合理需求。从严管控农用地转用,规范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2户,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三是深化人居环境整治。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揽,“五治五美”为标准,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开展6轮拉网式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彻底清理垃圾、净化污水、整治杂乱,消除卫生死角,村容村貌实现“脏乱差”向“洁净美”跃升。投入30万元打造哨路口村和美乡村示范点,实施道路绿化、庭院美化、景观亮化工程,获评县级和美村庄。
(三)兜牢民生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精准落实各项救助政策,上半年新增低保20户32人,累计保障低保对象309户550人,发放补贴118万元;保障特困人员181人,发放救助资金77.16万元。专项保障特殊群里: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金4万元,惠及6人;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32万元惠及691人;发放高龄补贴17万元惠及740名80岁以上老人。实施困难家庭临时救助28户76人,发放救助金5万元,做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二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链条。深入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动态清零等专项行动。上半年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排查并整改完成重大隐患2起、一般隐患2起。重点整治交通非法行为40余起,增设村级道路警示标识14处,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6%。扎实做好防汛减灾工作,开展汛前应急演练2次,成功避险地质灾害隐患点17处,安全转移群众41户105人。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资料5000余份,举办村级安全讲座15场,群众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三是深化平安土桥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起,调解成功率100%,其中53%在村(社区)一级就地化解,源头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禁毒“六进”宣传、反电诈等平安创建活动,有效覆盖群众数2万人次。妥善处置网络舆情事件3起。严格管控重点人员1人,实现重大活动期间社会面“零非访、零滋事、零事故”,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四)加强政府建设,行政效能持续提升
一是深化廉政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廉政教育8次,谈心谈话60余人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次,常态化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查处违反工作纪律问题1起。二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围绕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开展“法律六进”活动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覆盖群众1.5万人次,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 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制定、合同签订等均进行合法性审查,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三是规范基层治理体系。完成冷水铺村、分水坳村“两委”成员补选3名,配齐配强村级班子。深化权责清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历经“三上三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基本履职事项清单125条、配合事项108条、收回事项122条,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奠定制度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产业质效待提升。农业主导产业仍以传统种养为主,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缺少规模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待提升。村集体经济整体依然薄弱,稳定增收渠道需进一步拓宽。
2.设施短板需补齐。集镇供水保障能力不足问题突出,虽已投入150余万元改造管网,但水源点供水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亟需寻找新水源或实施扩容工程。部分偏远村组基础设施如道路、水利、通讯网络仍较薄弱,制约发展。
3.队伍素能需增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在项目谋划、产业招商等方面创新突破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农技、规划等领域技术力量薄弱。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一是强化安全生产。聚焦道路交通、地质灾害、山塘水库等重点领域,深化隐患排查整治,用好用实防汛、防火“两张图”,实现“三坚决两确保”目标。二是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信访法制化、“三源共治”。持续加大涉黑涉恶、涉诈、涉毒等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进清廉乡村、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倡导乡村文明新风。
(二)聚焦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壮大产业特色。突出“土特产”,推动木姜子、香菇、油茶、生猪等产业链延伸,打造地标品牌。推广“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力争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二是补齐设施短板。确保X010国防公路(土桥段)顺利完工。以“十五五”规划及40周年县庆为契机,积极谋划和储备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积极争取以工代赈等项目,改善村组道路、水利、通讯条件。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深挖侗族文化资源,用好用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芷江孽龙”和红二·六军团冷水铺政治干部会议旧址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一是锤炼过硬作风。强化纪律执行,优化办事流程,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干部培训,提升乡村振兴、应急处突等实战本领,打造高效务实队伍。二是坚守廉洁底线。聚焦“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检查,严查侵害群众利益行为。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促改,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三是增强政府公信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人大、社会监督,提升决策透明度;落实“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带头下沉基层解难题,以实干实绩赢得群众信任,树立清正廉洁、担当有为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