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坳乡2022年度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树坳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系列决策部署,立足本地实际,以建设“美丽大树坳,幸福大树坳”为总目标,团结拼搏、接续奋斗,干部作风切实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守初心、担使命,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1.加强思想建设,永葆政治本色
一是深化思想理论武装,筑牢理想信念。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推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12次,干部职工集中学习40余次,组织党课教育36次,不断增进“四个认同”。二是夯实意识形态根基,倡导文明新风。在新湖南、湖南都市、掌上怀化、芷江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发布报道80余篇,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深入开展“温情三月,感恩有您”“最美坳民”等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20余次,弘扬文明乡风,引导乡村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
2.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乡党委把严格落实党建日常工作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全乡12个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44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2次,党员大会24次等,严格执行党内各项制度;乡、村两级党组织换届以后,领导班子整体战斗力增强,工作落实成效明显;完善“五类”人才信息库183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用心开展好困难党员等重点群体的关心关爱活动。
3.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适应新常态,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以“清廉建设”为契机,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全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干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督查200余次,及时传达典型案例通报40余次,进一步筑牢廉洁思想防线。⠂ ⠂ ⠂ ⠂ ⠂༯span>二是把握新要求,“整建提质”“三整顿两提升”成效显著。聚焦五项重点情形,开展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逐一销号,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的战斗力;领导班子带头作表率,大力鼓励、弘扬实干作风,引导干部职工工作脚踏实地、取得实绩,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
(二)转方式、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以粮食安全为根本,稳定农业生产“基本盘”
全乡上下把粮食生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粮食作物面积1.52万亩,分片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大豆等粮食作物,总产量6500吨;开展拉网式耕地抛荒排查,建立健全整治台账457.99亩,广泛宣传惠农政策,充分调度农民种粮积极性,分类施策,全面完成耕地抛荒整治任务;新增造林面积347.5余亩、幼林抚育面积3500亩,牲猪存栏2095头,牛存栏289头,羊存栏247头,家禽存笼16818羽,累计发放农机器具购置补贴6.32万元,我乡被授予“全省平安农机示范乡镇”称号。
2.以特色产业为动能,奏响产业发展“最强音”
一是高山刺葡萄产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我乡是高山刺葡萄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种植面积达1.6万余亩,“避雨栽培”800余亩,进一步提高了葡萄品质和口感;今年9月成功举办了“侗香芷江·高山葡萄开园仪式”,有效提高了葡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合作社为主导的葡萄冷藏库房正在抓紧建设,将进一步增强葡萄储存及远程运输能力;通过与唯楚、君旗、天朝上品酒业等企业深度合作,葡萄深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全产业链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二是罗汉果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大力号召群众发展“罗汉果”新生产业。在生产环节,实行“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采取“种苗集中供应+生产物资集中采购+统一技术方案+定价回收”方式,大大降低种植户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在销售环节,实行“公司+合作社”模式,与莱茵生物就发展罗汉果产业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农业产业提质扩面。
3.以农旅融合为方向,争做融合发展“先行者”
依托万亩高山葡萄、千亩野生甜茶和百亩罗汉果,以及本乡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文旅资源丰富独特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茅丛河漂流、新庄美宿等乡村旅游的“东风”,集观光、游览、品尝、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业态已逐步形成,成功举办的高山葡萄丰收旅游节,借助于网络直播,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得以提高,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高质量、可持续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得以显现。
(三)压责任、守底线,安全屏障持续筑牢
1.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全乡上下坚决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责任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夜以继日地开展风险地区人员摸排与管控,到强化村组随处可见的场所码管理,从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到走村入户进行核酸与抗原检测,从政策宣传到知识普及,乡村两级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全乡整体社会运行发展的影响。截至12月,全乡范围内没有发生疫情,重点专班和一般专班没有失管失控。
2.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
全乡脱贫人口660户2277人,监测户21户69人,以数据预警强化风险管理,帮扶措施更加迅速;强化动态监测与帮扶,重点聚焦“三保障”与饮水安全,帮扶措施更加精准;加强走访排查,通过政策帮扶实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全覆盖,大大降低农户返贫致贫风险,织牢防止返贫保障网。同时,牢牢把握高山刺葡萄、罗汉果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以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3.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日常工作。全乡上下把安全生产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配强应急救援力量270余人,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开展全覆盖、无死角隐患排查与整治,全乡无安全事故发生。二是着力筑牢重点领域安全防线。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强化黄双溪村锰矿洞排查10余次;开展液化气门店监督检查;宣传防溺水安全常识和重点水域轮流巡查;汛期密切根据雨量开展山塘水库和地质灾害点险情排查500余次;严格野外用火管理和弱势群体人员管理,晴热天气坚持每日巡林;常态化开展学校食堂及集镇、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加强烟花爆竹店、超市等消防安全巡查50余次;抓好自建房安全排查,拆除废弃危房12栋,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快推进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开展森林防灭火、防汛以及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0余次。乡应急队伍积极投入实战,开展森防和抗旱救援,有序有效处置火情,缓解群众用水难题,应急队伍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被授予“全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单位”。
(四)夯基础、增后劲,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我乡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实现公路通达,其中97个村民小组实现通畅。集镇自来水厂已全面投入使用。以扎牛坪村为试点,逐步推动乡村数字建设。燕子溪水库、菜籽冲水库正在抓紧实施除险加固,污水处理厂建设、集镇道路改造、1.2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集镇至新细米溪道路提质改造等重点项目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2.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
紧盯“十大行动”目标任务不放松,不断总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打擂台”经验,试点推动新庄院落、小思乐院落改造,突出抓好每个村至少2个美丽庭院创建,做到屋里屋外“八整洁”,对集镇乱搭乱建进行拆除,劝导摊贩进店经营,划定停车位,确保集镇通畅、整齐、美观,群众环境卫生观念不断进步,稳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3.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力
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巡河200余次,全力巩固细米溪新庄河段“样板河”示范作用,积极推动莫家溪新庄河段、黄双溪小思乐河段“美丽河湖”建设,保护好“一江碧水”;全面落实林长制,分片巡林2.5万余次,有效防范森林火灾的发生,推动国储林项目1.2万亩,全乡绿化率达76.3%,守护好“一片青山”,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4.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退役军人、非法集资涉案人员等重点人群信访维稳“五包一”工作制度,全乡2名重点人员无一漏控失管;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排查风险隐患8起、化解8起,抓好禁毒“登峰”专项行动,加强反电诈宣传和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持续深入,有效促进全乡和谐稳定。
5.民生福祉全面增进
全乡农村低保211 人、特困供养81人、生活困难残疾人114人、60岁以上老年人1935人、80岁以上 306人分别享受低保金、特困补贴、残疾人补贴、养老金以及老龄补贴等,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大病及困难临时救助19人,有效缓解临时性生活困难;开展各类卫计宣传活动,政策知识培训讲座4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推动完成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34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280人等重点民生项目,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基础设施滞后。因部分道路还未硬化,雨季道路泥泞不堪,农产品运输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群众意见大,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全乡农业产业发展;集镇道路改造、集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暂时处于停工状态,不利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开展。二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我乡农业产业已初具规模,但受基础设施建设、各种灾害天气等各方面影响,抗风险能力不足,在探索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助农增收致富等方面后劲不足。三是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现阶段因农业产业收入与沿海地区务工就业收入差距较大,乡村吸引力不够,更多年轻人流入大城市,特别是边远村几乎家家户户在外务工,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气不够、发展动力不足。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合作社牵头,推广“避雨栽培”,以冷藏库为试点,提高葡萄鲜食存储能力,延长供应时长、积极拓宽市场;大力发展罗汉果、野生甜茶等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提质扩面;充分利用本土旅游资源,积极与县域旅游对接,形成侗乡风情、采摘农业、农家乐、漂流探险、民宿等乡村旅游带,加快推进农旅融合。
(二)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境内流域治理与河道堤防整治、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与塘坝除险加固,统筹加强大溪口、洞山等水库安全调度,完善防汛抗旱综合管理体系,提高汛期旱期水量统筹调度能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逐步推动实施好公路改造工程,确保全乡群众安全出行、葡萄产业发展需要。
(三)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搭建乡村就业创业平台,以村集体劳务公司为基点,提供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就业,鼓励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关注特殊人群,完善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监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推进作风建设常治长效。抓“四风”不放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政治生活,切实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并通过下村走访、赶集日接访、自查自纠等方式及时发现涉及民生领域的信访民情,做到政策工作耐心解释、侵害民生坚决处理,形成良好的政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