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坳乡2025年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5-07-23 09:57

2025年上半年,大树坳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乡呈现经济平稳运行、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5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1.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上半年主持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党建工作专题会议12次,党政班子成员带头上党课8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学习21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抓手,班子成员深入村组调研8次,开展“走找想促”活动收集问题线索10条并全部整改到位。开展警示教育2次。2.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深化基层治理,走访农户600余户,收集问题50个,召开民情化解会6次,解决问题25个,调解矛盾纠纷20次。严把党员入口关,新发展党员5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7人。3.党建赋能产业发展。推行“党建+产业”“党建+乡村治理”等模式,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树坳村“两委”带头发展高山刺葡萄,黄双溪村发展糯小米集体经济,石竹坪村发展虫白蜡种植,新庄村探索农文旅融合,有效带动村民增收。4.廉政建设纵深推进。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6次,组织学习上级纪委通报11次、典型案例10余起。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督查3次、违规吃喝问题督查3次,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产业基础持续夯实

1.农业与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是粮食生产根基稳固。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5万余亩,推广旱粮种植7100余亩,推广油料作物种植8200余亩。二是其他产业欣欣向荣。高山刺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建成“避雨栽培”示范园900亩,通过刺葡萄节、葡萄酒品牌营销,带动葡萄种植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同时发展罗汉果、烤烟种植。三是品牌带动活力增强。成功规划并推进“三品三园一坐标”(葡萄、中药材、果蔬三大农产品牌,葡萄产业园、中药材种植园、果蔬采摘园、葡乡红旅新坐标)打造。积极发展林下中药材(金果榄、黄精、金樱子)。扎牛坪直供贵州铜仁蔬菜基地项目稳步实施。黄双溪村糯小米产供销一体化项目成功落地,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2.项目与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一是清洁能源建设提速。总投资4.8亿元的大树坳风电场项目已进场开工。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超1.4亿度,创税约500万元,将有效推动我乡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二是驻村帮扶扎实有效。顺利完成两支县派工作队轮换,新进驻省医保局工作队一支、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队一支。乡党委、政府强化服务保障,营造最优工作环境。三是畜牧业平稳发展。全乡生猪存栏1986头(其中能繁母猪142头),牛存栏258头,羊存栏506只,鸡存笼8866只,鸭存笼3231只,鹅存笼719只。畜牧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3.林业与生态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实施植树造林。完成造林100余亩,实施生态绿化植树2000余株、四旁植树1.5万余株、义务植树3万株。完成幼林抚育600余亩,全乡绿化率达75.3%。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木材采伐蓄积50立方米)。二是扎实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春季松材线虫病普查1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100%。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开展森林防灭火演练2次,发表林业相关新闻报道3篇。四是人居环境常抓不懈。上半年组织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58次,乡村环境卫生水平得到提升。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1.水利保障能力提升。全乡拥有小Ⅰ型水库(垅塘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黄双溪、燕子溪、洞山、菜籽冲、大溪口水库)5座,总库容26万余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全乡4000余亩耕地浇灌(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00亩,旱涝保收面积2000亩)。全面完成8个村109个村民小组的饮水工程改造,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2.交通网络日益通达。全乡8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公路通达,其中105个村民小组已完成公路硬化,通行条件显著改善。开展049县道新店坪—大树坳路段提质改造,主线全长约17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提升交通便利性。3.资源管理规范有序。全乡区域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23165亩,耕地粮食播种面积1.5万余亩,推广旱地种植7100余亩。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对2处隐患点设立警示牌4块,斜坡沟谷单元11处、临坡临沟临崖与切坡建房户发放防治手册560余份。广泛宣传国土政策,发放管理手册560余份,悬挂横幅、固定标语20幅。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1.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村级教学点4个,在校学生总数382人。教育教学秩序良好。2.医疗卫生服务优化。乡卫生院1-5月门诊就诊5343人次,门诊总费用250272.15元,补偿150225.95元;住院229人次,住院总费用239946.06元,报销补偿154670.11元;处理外伤住院9人次,费用9212.74元,报销6052.82元。医疗保障水平有效提升。3.民生保障兜牢底线。一、二季度发放低保金99户193人,共计449745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0200元;为困难群众和大病救助对象申请民政临时救助13000元;发放特困人员生活补助71人,共计284050元。财政惠农政策有效落实,上半年累计发放惠农类、扶贫类补贴41项,发放补贴资金378.68万元,切实保障了农民权益。

(五)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一是上半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2起,成功调处21起,调处率达95.45%。积极办理上级交办信访案件1件。强化禁毒工作,在册吸毒人员24人(其中2人在狱),社戒社康人员毛发检测率27.3%。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行动30余次,重点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烟花爆竹等领域排查20余次,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全乡安全稳定。

(六)特色亮点工作纷呈,发展动能加速集聚

1.创新营销模式。围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要求,立足本地产业优势,积极拥抱新媒体。新媒体矩阵发力,重点运营“醉美大树坳”视频号,围绕产业、人文发布宣推视频30余个,累计播放量突破100万次,有效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2.农文旅融合体验。在网红村新庄设计团建项目,推出入园采摘、酿酒体验等主题活动,6月以来接受咨询30余次,承接活动订单5个。网红机车营地、秘密花园等项目也将陆续上线。3.营销体系拓新。通过打造自媒体账号、拍摄宣传片、运营“新庄美宿”、建设专业直播间、与专业传媒团队合作等举措,构建多元化营销体系,始终围绕“农特产”销售主题,探索出一条强农富农的振兴新路。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产业规模化与品牌化水平有待提升。高山刺葡萄、糯小米等特色产业虽具规模,但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仍需加强。农文旅融合项目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新庄美宿、茅丛河漂流的接待能力及吸引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2.重大项目推进存在制约因素。大树坳风电场项目在征地拆迁、手续办理等环节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需投入更多精力协调解决,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国储林项目收储工作由于政策原因导致全乡还有6000余亩林地产权流转至村里未流转至芷江沅州农林公司,未能收储存在一定的维稳隐患。

3.乡村治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还存在短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需增强。部分偏远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需改善。例如:大部分村还有组级公路未硬化情况、通讯信号较弱等问题。

4.人才支撑相对薄弱。本土实用技术人才、产业带头人引领企业创新转型的能力不足,乡村治理中懂政策、善管理的能人匮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有待优化,激励机制与服务平台建设滞后,难以形成“引才—留才—用才”的良性循环,制约了产业升级和乡村发展。

5.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均衡。一是各村之间不均衡,有工作队的村要明显强于没有工作队的村。二是产业单一,部分村过度依赖传统农业,收入来源单一、可持续性不强,缺乏产业链延伸与业态创新支撑,遇农产品价格波动或市场环境变化时抗风险能力显著不足。盘活集体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探索“电商+集体经济”等多元化发展路径需进一步探索拓宽。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党建领航,驱动乡村振兴引擎。一是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为省市工作队配备专门联络员负责协调对接工作,实行联席会议、周例会制,专题研究争资争项、矛盾纠纷处理、民生关怀等具体事项,协调解决推进难、落实难等问题。二是深化配合凝聚合力。及时组织召开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在产业规划、工作交接、任务落实等方面深入交流意见,初步达成共识,确保方向一致,合力攻坚。乡党委、政府在葡萄种植、农产品加工、农文旅融合等项目上,充分发挥省市工作队的资金、政策、渠道上的优势,推动产业项目落地见效。三是优化驻村保障体系。组织建立驻村工作队工作台账,实行周调度、月总结制度,定期走访了解队员工作生活情况,对工作队提出的问题和困难,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2.项目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树坳风电场规划装机规模71.5MW,拟采用10台6.25MW,2台5MW的发电机组,其中大树坳乡占11台,工作专班已高效运转,承接任务按期推进。开展049县道新店坪—大树坳路段提质改造,主线全长约17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提升交通便利性。二是依托县域平台助力产业升级。依托县级“供销社”平台,建立糯小米、刺葡萄等农产品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体系。例如,黄双溪村的“米公山”糯小米通过电商平台和商超铺货,2025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三是往西北承接贵州铜仁。系统布局大树坳乡蔬菜水果基地、中药材等项目基地,同时打通大树坳乡黄双溪村与贵州瓦屋乡的“最后一公里”。

3.农旅融合,助力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党建+合作社+企业”模式,大力推进全乡高山刺葡萄避雨种植,力争面积达1500亩,增值1600万元。同时与“唯楚”“君旗”“仙女红”等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带动全乡农户实现增产增收。二是新兴产业主体培育。聚焦罗汉果和烤烟两大产业,大树坳乡以“政企农协同”模式培育罗汉果与烤烟产业。罗汉果广西依托莱茵生物,采用订单农业模式,提供技术指导及保底价收购。烤烟方面联合烟草部门开展烘烤技术培训,探索打造文化体验区促进三产融合。三是葡乡红旅坐标打造。发展农旅融合,挖掘“茅丛寨剿匪”红色文化资源,讲述红色故事。依托茅丛河漂流和新庄美宿,引进市场经营主体,打造CS红蓝对抗战训研学基地与机车打卡营地,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副业发展,举办葡萄采摘等节会活动,吸引游客体验传统农耕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4.筑牢底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完善社会综合治理。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全民法律意识。配合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二是重视信访舆情管控。做好信访舆情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规范信访秩序。严格落实重点人员属地管理和“五包一”稳控工作机制,采取有力措施,做到“不缺位、不遗漏、不放松”,确保不发生人员漏管脱控。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排查,突出抓好消防安全、森林防火、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监管整治,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警,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为“三大盛会”的胜利召开保驾护航。

回顾上半年,全乡上下凝心聚力,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半年,大树坳乡将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深化党的建设,为“三大盛会”的成功举办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芷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印 来源:芷江县大树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