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梨溪口乡人民政府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梨溪口乡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坚强有力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乡实际,以打造“三城一中心”为目标导向,围绕梨溪口“烤烟之乡、移民之乡、民族之乡、生态之乡”的发展定位,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我乡2024年上半年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1、严格抓实农口工作。全乡粮食种植面积1.88万亩,其中水稻面积1.2万亩,优质稻9000亩,其中高档优质稻面积2000亩,旱粮面积6800亩,大豆面积200亩,油料作物7600亩。在白土田至戥溪公路沿线推广建立五优华占、桃优乡占、五丰优569等种植片区,建立水稻优质高产示范片1200亩。完成了2023年耕地撂荒核查100亩。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设立肥效试验对比坵1个,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点1个共1户、示范面积200亩,配方肥服务网点8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5000余亩。印发技术资料1600份,接待农户技术咨询1000余人次。
2、安全生产统筹推进。开展交通安全重点隐患排查,对风险路段、重点领域定期进行走访排查,进村进校宣传合计100余人次,悬挂横幅18幅,设置标语12幅;对全乡58家多合一场所和学校、卫生院进行隐患排查。联合派出所不定期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检查处罚,严格要求两站两员按“七必上”工作要求开展好工作。无一起安全生产和消防事故发生。
3、筑牢乡村振兴堡垒。2024年上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下,对全乡的脱贫户和一般农户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紧盯“8类重点人群”,严格落实脱贫户、监测对象的入户走访工作,截至目前,新增监测对象6户14人,无回退、清退识别不准的监测对象;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实施常态化监测、定期检查和动态管理,按照“一户一套餐”准施策。大力推进“雨露计划”申报实施、小额信贷和授信签约服务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易地搬迁安置房风险排查整改工作,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质量安全。
4、未保工作提质增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定期对辖区内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情况进行巡查走访,将全乡51名留守儿童进行级别动态管理,并分类实施保护。2024年上半年,梨溪口乡党委政府先后到学校组织开展防性侵、防欺凌教育和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5、干群合力防汛抗灾。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期间,我乡每天召开防汛抗灾工作调度会,按照驻村领导负责制,走村入户开展防汛抗灾工作和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面对6月以来的连续降雨,我乡精心组织,科学调度,通过及时有效的预警和应急处置,在洪涝灾害期间,病险山塘库、地质灾害点、有隐患的切坡建房点、山洪灾害点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成功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3户21人,并落实解除应急响应后72小时才能回家的措施,避免了人员伤亡。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清理公路垮方土石300余方,保障了我乡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运行稳定,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6、民生保障巩固提升。全面落实基本生活保障补贴,目前我乡有分散特困96人,集中供养14人,共110人,低保共156户284人,残疾人生活困难128人、重点护理162人,60岁以上老年人2185人,80岁以上老年人314人,分别享受低保金、特困补贴、残疾人补贴、养老金以及老龄补贴等各类政策性生活保障补贴;严格落实医疗救助水平,大病及困难临时救助113人。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存在松松劲、歇歇脚,精神懈怠的情况,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学习交流有道提高,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群众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脱贫之后仍需再接再厉,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三是产业发展力量较为薄弱,今年因各种灾害天气、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市场价格等影响,农村产业发展承载抗风险能力较弱。
三、2024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坚持挖掘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继续以烤烟种植为主导产业,采取“党支部+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引领、党员传帮带等方式,向农户提供相应技术支持和发展服务;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计划,大力发展龙降村黄精产业基地、白土田村猕猴桃、下神祝村食用菌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提升乡村集体经济实力。
2、紧扣乡村振兴主线,提升民生福祉水平。一是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应消尽消”。二是切实完善城乡医疗保险机制。强化宣传引导,积极争取全民参合、参保,优化村级卫生室服务职能,实现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三是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关注。从就学、医疗救助、生活等方面对重点人群开展帮扶救助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
3、筑牢安全稳定根基,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一是坚决守好安全底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日常巡查检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深化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行“双月研判、一站式调处、双向化解”机制,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三是推进乡村善治。充分发挥各村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引导乡贤参与矛盾化解、民风引导、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四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