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溪口乡人民政府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梨溪口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打造 “烤烟之乡、移民之乡、民族之乡、生态之乡”为目标,全力维护稳定、推动发展、惠及民生,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1、压实主体责任,筑牢党建“主阵地”。乡党委坚决贯彻上级各项重要会议精神、文件要求及重大决策部署,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建工作,确保党建工作有序推进。各班子成员按照驻村安排,稳步推进各村党建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淬炼干部队伍,激活干事“新动能”。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干部。通过“理论授课 +实践锻炼”提升能力素质,举办冬春训等业务培训7场,覆盖党员干部452人次;发展入党积极分子2名、发展党员3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 40名,为村级组织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才力量。
3、守牢意识形态,把稳思想“方向盘”。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6次、干部理论学习6次,
开展交流研讨3次。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40余人次,交流发言10余人次。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增强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与支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4、深化作风建设,绷紧纪律“高压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标对表完成“小马拉大车”基层减负任务,落实村干部值班制度,梳理乡镇履职清单。组织全乡党员干部专题学习《关于深化整治违规吃喝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开展警示教育3场,建立“日常监督+专项检查”机制,开展明察暗访3次,未发现违规吃喝问题。
(二)聚焦乡村振兴,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1、产业赋能增活力,集体经济有突破。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采取“驻村帮扶资金投入+振兴工作队与村支两委投工投劳+社会公司合作”模式,实施南瓜种植集体经济开发项目。已在苗塘界组整合流转土地20亩,与社会公司达成种苗供应及技术合作协议,村集体按比例实现年收益;同步规划在村内交通便利、农田集中的村民小组再流转土地10亩拓展种植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参与+收益分成”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2、监测帮扶固成果,防贫底线有保障。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按照上级要求,重点关注“两类群体”,落实好监测对象识别、帮扶、退出闭环管理,2025年上半年新增监测对象5户14人,风险消除9户22人,确保“应纳尽纳”“应消严消”。大力推进“雨露计划”,落实小额信贷政策,助力脱贫户发展产业、稳定增收。
3、环境整治提颜值,和美乡村有成效。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打擂台”评比活动,上半年开展2次评比,根据排名进行奖惩,激发各村工作积极性。组织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20余次,清理垃圾 20 余吨,清理沟渠30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完成2013年至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精准摸排,共摸排出 22座问题厕所,制定问题厕所整改方案,逐步整改问题厕所。
4、农业产业优结构,特色发展有亮点。以守牢粮食安全、发展特色农业为主线,完成耕地恢复任务42.3亩,守牢1.8万亩的耕地红线,落实1.12万亩中季稻种植任务,524亩的水稻制种,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完成1425亩烤烟种植。完成 2024年度农业补贴的发放工作,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加大对农资市场、合作社和生猪投入品监管,落实好重点农产品农残、药残的监管检测。扶持猕猴桃产业基地建设,整合移民资金投入20万元,完善白土田村猕猴桃基地建设。
(三)聚焦安全稳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1、织密安全网络,筑牢发展“压舱石”。开展敲门行动,组织乡村干部入户开展安全知识宣传200余次,发放安全手册300余份,重点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庭,排查用电、用气隐患等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上半年共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20余处。加强应急演练,组织消防演练3次、培训3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乡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汛期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点巡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安全度汛。
2、严防森林火灾,守护绿色“生命线”。在森林特险期、清明节等重要时段,加大护林防火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宣传、喇叭广播、悬挂条幅、发放告知书等方式,提高群众防火意识。上半年悬挂条幅 10余条,发放告知书500余份,签订责任书200余份。加强火源管控,组织巡逻队开展巡查,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实现上半年零火灾目标。
3、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 “稳定器”。加强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重点群体和人员落实“五包一”责任制,及时掌握动态,化解矛盾隐患。上半年共排查化解信访矛盾纠纷6起,没有发生一起进京赴省上访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四)聚焦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校地联合聚合力,教育帮扶有温度。与学校联合举办“安全知识进校园”“防溺水安全演练”等活动6场,覆盖师生300余人次,发放教育帮扶物资价值2万余元,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
2、特殊群体常关爱,生活保障有厚度。对全乡困难老年人进行摸底调查,对75名困难老人开展帮助和关爱行动,定期走访慰问,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全乡52名留守儿童与包保老师、乡村两级干部一对多结对,发现问题及时响应,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3、救助体系更完善,兜底保障有精度。新增低保7户19人,发放临时性救助45户145人5.6万元,及时解决困难群众临时性生活困难,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短板凸显,失衡不充分矛盾犹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招商引资大项目、好项目仍然不足,农业产业现代化和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力度有所欠缺。
(二)要素制约突出,转型发展瓶颈难破。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和发展途径不够广阔、成效不够明显,乡村发展瓶颈依旧未能得到有效破解。
(三)基建短板待补,民生保障仍有差距。村中道路硬底化、集镇排污建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乡村环境整治还有待提升,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
(四)治理能力待强,工作效能有待提升。创新和发展意识不足,抓工作落实的标准不高、速度不快、成效不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致力共建共享,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奋发作为
持续落实民生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x101国防战备公路建设、梨溪口水库灌区提质改造等工程。加快农村客运提档升级,全力打造“一点多能、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稳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就业援助和创业帮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申报公益性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更大力度开展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两险”知晓率和参保率。健全平安联创机制。抓实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健全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控机制,聚焦道路交通、森林防火、自然灾害防治、食品药品质量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问题,巩固提升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行动成果。深入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更加重视初信初访,落实落细领导干部“四门四访”制度,持续推进信访工作双向规范,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做好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和帮教转化工作,夯实社会稳定基础。
(二)致力绿色发展,在擦亮生态名片上久久为功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扎实推进违法图斑整治、耕地恢复等工作,牢牢守住耕地保护安全底线。建立常态长效管控机制,巩固畜禽养殖整治攻坚成果,严防“反弹回潮”。常态化开展“清河行动”“清四乱”专项行动,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擦亮“天蓝、水清、地净、景美”的生态梨溪口名片。以创建和美乡镇为导向,高质量、高标准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置。
(三)致力廉洁自律,在筑牢防腐防线上常抓不懈。
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和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有限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让“勤”和“廉”成为政府最鲜明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