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碧涌镇2018年工作计划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8-02-22 00:00

碧涌镇位于芷江侗族自治县西南边陲,湘黔两省五县市(芷江县、洪江市、新晃县、会同县、贵州天柱县)十乡镇交界处,扼两省一县四乡镇交通咽喉,自古有“两省通衢”之美誉。根据县区划调整方案,碧涌镇由原大垅、板山、罗岩、碧涌四个乡镇合并而成。

境内以丘陵为主,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全镇总区域面积92.6平方公里,其中集镇9平方公里,林地1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3%;稻田13265亩,旱地4980亩,人均耕地0.89亩。辖19个村1个居委会3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万余人,区域面积201.98平方公里,侗族人口占98%以上。主要以盛产烤烟、桐油、茶油、杨梅、苹果梨、林木等闻名。侗族人口占98%,以盛产杨梅、烤烟、核桃、茶油等闻名。

2017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2018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新的面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紧抓住小城镇建设、全国重点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全国优美乡村创建工作,实施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充分发挥好调动好的积极性,并结合上级部门出台的扶贫政策,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利用我镇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全国重点镇”,碧河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旅游名村”的有利机遇,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有效发挥好碧涌地处边界的优势做好边贸经济这篇文章,逐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加快产业发展、促进新集镇建设、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发展民族经济、加强政府班子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开拓以自身资源招商的路子,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为碧涌发展创造平台,增强发展的后劲。

1、立足本镇实际,力促经济发展。抢抓机遇,立足实际,借助政策,大力发展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业,依托七个农村专业合作社平台,努力实现“五个一目标”(一个两千亩烤烟基地、一个万亩油茶林种植片、一个特色水果科技园、一个特色养殖基地、一个侗俗旅游中心)即:①继续发展已成规模的烤烟生产,构建一个“两千亩烤烟基地”;②借国家、省、市、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政策,立足碧涌现有近5000亩的原生态油茶林,对油茶林进行品种改良,打造一个“万亩油茶林种植片”;③借助碧涌处于高山地区,土质肥沃、日照充裕的优势,大力发展金堂葡萄、金槐杨梅、金秋梨等水果产业,建造一个“特色水果科技园”;④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将依托专业合作社平台做好宏兴特色牲猪、兴民特色水产及恒源山羊养殖基地的发展。

2、扎实工作不懈怠,促计生工作有序进行。2017我镇的工作形势依旧非常严峻,政府必须要认识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深入扎实,狠抓计生工作不动摇。一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的宣传教育力度,使这些法规、条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加强其实施力度。二是加强计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要严格对镇驻村干部、计生组人员考核管理,对镇工作人员要定任务,定责任。同时,加大对村组干部、组计生指导员的培训,严格管理和考评,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感,真正造就一支精干高效、责任感极强的计生队伍。三是开展好冬春集计生活动,制定详细方案,为2018年我镇计生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四是加大对违法生育的处罚力度,坚决执行到位、处罚到位,真正起到处罚一个,教育一方的作用。五是做到底子清、去向明,做好经常性排查摸底工作,对有影响计生的隐患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计外出生隐患。六是扎扎实实工作,认真落实好四大手术、妇检工作,提高计生率、手术率,从源头堵住违法生育。

3、狠抓综治维稳工作,促社会和谐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有关综治维稳会议精神,严格做到领导、措施、工作、经费四到位,同时针对镇情,认真总结,力保一方平安,造福一方百姓。每月召开由村主任参加的综治安全维稳例会,对每月的矛盾纠纷,做到月清月结,建好台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化解于萌芽状态。明年继续开展一个月的道路交通专项整治安全月活动和“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偷、盗、抢等违法乱纪行为,严肃处理违法违规人员。严格按安全生产有法律法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严禁群众搭乘农用车辆,严禁农用车辆人货混装,严防家庭和森林火灾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造和谐的居住、生产、生活环境。

4、外引内联,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争取政策扶持,抢抓机遇,努力实现“路、水、电、电视、通讯五通”。①借助通畅工程等惠农项目,抢抓机遇,实现公路“村村通、组组通”;②全力搞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确保移民安置工作顺利开展,建设好“移民新村”。③通过农村饮水工程改造工程,实现全镇各村人畜饮水安全、卫生;④加速电网改造工程,让全镇居民用上放心电、安全电;⑤为农户安装多路微观电视接转设备,向上级争取更多的“电视接收小卫星”,并加强对电视信号接收设备的检测和维修,实现电视信号“家家通”;⑥创建农村信息平台,将移动信号覆盖全镇各村各组,实现手机“户户通”,同时开通移动宽带业务,实现农村“电视、电话、电脑三网融合”。

5、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摘帽

对照“一增长、两不愁、三保障”、“两确保、两完善”标准,加大清理力度,对全镇扶贫户进行“回头看”,在着力稳定脱贫的基础上,全力推进未脱贫村及未脱贫人口的精准对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确保2018年实现全镇2281户7615人全面脱贫,罗岩、田坪、七甲坪等14个贫困村整村出列。

6、高标准,高规划,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搞好集镇建设规划的新修编,放射出“扮靓一个镇、带动一个片、辐射毗邻县”的效能,启动市场秩序整顿,进一步“净化、亮化、美化”集镇。①依托创卫契机,迅速行动,大力改善集镇卫生条件,配套环卫设施、改造下水道、印发环保倡议书、配置环保工作人员,成立卫生监管中心,通过集中整治、循循善诱,逐渐提高全镇居民环保意识,最终实现集镇净化、亮化;②完成农贸市场的重新规划改造,对场内商品分类划行归市,合理布局交易区,加强对集镇的公共卫生设施、消防、停车区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审核和验收把关;③严格执行“集镇建房规定”,对照《碧涌集镇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规划要求,始终坚持“遵守相关政策,符合规划要求”的原则批地建房,对于影响镇容镇貌的违章建设,一律不予报批,对乱私打乱建、占道经营者,开展集中整治。

7、挖掘民族文化,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继续搭建好创建平台,夯实三个立足点,以项目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建立工业体系为重点,努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美丽小康偏远山区中心镇。大力弘扬侗族文化,2018年,我们进一步将创建工作项目化,民族团结是创建工作的基础,发展进步是创建工作的核心、百姓致富是创建工作的根本,让创建工作的成果普惠广大侗乡人民: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加速推进小城镇化;三是加快部署合理的工业化体系;四是大力挖掘传承民族文化。具体建设项目为:①加紧落实丰富北侗民俗文化展览馆展品规模;②依托碧河村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旅游名村事实,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③着力培植民族文艺队伍和开展侗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镇政府将继续加大扶持侗民族民间文艺队伍建投入度,在中小学设立民族文化课,讲授侗话、侗族民俗民风及侗族传统工艺和文化,争取每周上一节本土课,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④依托碧河村创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及全国优美乡村契机,借助全域旅游平台,大力发展特色民族旅游,争取建成哨田农家乐农事体验区、龙神休闲观光农业园、马塘竹溪冲生态长廊休闲娱乐区、大山生态休闲娱乐区。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建成托口电站旅游黄金带的中转站和目的地,建成湘黔边境民俗旅游第一镇。

8、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政府行政效率提高。加快碧涌小城镇建设,推进全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政府工作无论是施政理念,指导思想,还是行政职能,行政方式都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履行各项职责,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一是重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力塑造“学习型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率先学习的观念,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法律知识和必须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外地成功经验,促进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把握全局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增强发现和研究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力,形成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二是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县相关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政风建设,促进工作落实。对明年的各项任务逐项细化、分解,落实到各村、各部门,层层加压力,定期抓督查,力求出实效。坚持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三是惩治腐败,廉洁从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治理商业贿赂力度,坚持遏制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

打印 来源: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