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涌镇2013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13年,我镇按照“两公开、一监督、民主管理政务”的原则,围绕“规范、提高、拓展、扩面”的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和〈2013年芷江侗族自治县政务公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全镇政务公开面达100%,公开规范化达90%以上,清了集体“家底”,亮了干部“箱底”,明了群众“心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规范了干部的行为,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二是拓宽了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促进了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三是有效地解决了新时期百姓的内部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四是群众对政务、村务、特别是财务的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同时也有了监督的机会,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五是乡镇效能建设、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为推进镇、村两级的经济社会的新跨越、新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一、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强化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改善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拆除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隔心墙”,架起“连心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了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好抓落实。
一方面,加强了组织领导。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镇政协联工委主任佘振文、镇纪委书记唐海刚任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镇经管站、统计站、财政所、林管站等镇属单位以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镇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政务公开日常事务。各村也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小组,由村长任组长,村委其他成员和行政小组长任成员。同时,先后出台了《碧涌镇政务公开目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公开评议制、公开信息反馈制、公开备案制等,并投入5万余元用于政务公开专项经费,在镇“一办五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成立了碧涌镇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安置了政务公开永久宣传窗、各种政务公开制度上墙等,各村也制定了永久性的村务公开栏,做到了人员、资金、精力三到位,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加强了宣传发动。我们坚持把舆论导向作为深化乡镇政务公开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每月2号的计划生育和综治维稳工作例会上,多次讲到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要求,督促各村、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同时,我们还在镇政务公开专栏公开了政府财政、全镇低保评议等。半年来,全镇共创办宣传专栏40多期(政府3期、各村28期、其他部门10期),张贴标语80条,召开各种会议47次,广播宣传8次、网络多媒体和电视宣传60多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力宣传,政务公开日益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二、坚持科学实用的价值取向,规范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
我们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富民”这根主线,在政务村务公开上突出了科学实用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在内容上突出了针对性。在办事事项、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和办事纪律“五公开”的基础上,坚持全面性、时效性、合法性、真实性、整体性五项原则,公开了富民增收的相关举措,公开了创业投资的优惠政策,公开了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突出了三个重点,逐步实现了由“我们公布什么,群众看什么”向“群众想看什么,我们就公布什么”的转变。一是突出了涉及工作大局的阶段性工作。包括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本乡镇、村及各个部门的重大决策及重大改革措施、月度财政收支情况、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土地规划和征用情况、为群众办的好事实事等等;二是突出了热点、难点问题。包括一事一议、计划生育二胎指标、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种粮直接补贴、兑现和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水电费价格等。三是在形式上突出了多样性。在公开的形式上,我们注重多样化,力求做到多渠道、宽领域。重点抓好了“三设立”:即设立了规范、实用、便捷的政务公开专栏和公开橱窗,常年集中向外公开;设立了集中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条龙”服务和“阳光作业”;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开通政务公开专用电话(0745-6781777),老百姓随时可以通过政务公开专用电话查询、举报。同时,我们还通过芷江政府公众信息网对政务分类进行公开,通过干部、政府职工大会、村干部会议、党员会议、群众大会、印发简报、卡片、小册子、设置流动公开牌等形式进行公开,基本上做到了固定内容长期公开,动态内容定期公开,专项内容适时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及时公开。政府院内通过电子显示屏循环游播的方式,在赶集日来回播放政府各项信息,包括土地流转,农业科技信息、政策法规等等,通过政务公开,政府的形象大大改善,干群关系不断密切。
三、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实施整体联动,狠抓监督检查
为使政务公开工作充满活力,我们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探索研究,提高了公开效果,巩固了公开成果。一方面,“联动公开”。在内容上,政府“一办五中心”及各行政村公开的内容互相呼应,上下一致,方便群众查询、监督。如,对农民建房、计划生育、义务兵役、一事一议费、以资代劳款、工程招投标等内容,我们要求各村与政府政务公开同步、配套公开。在程序上,统一建立公开资料的申报、审批、批准和公开后的投诉反馈程序,并明确镇纪检书记负责政府政务公开的监督指导及各村、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协调。在时间上,每个月指定每月的14号为统一的政务动态公开日,政府及时更换公开内容,并将上月重要工作予以公开;村务公开一般要求每季度公开一次,但对集体财务来往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要求按月公布一次;同时,制定了领导接待日制度,按5天一次的赶集日,班子成员轮流值班,直接宣传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处理有关问题。另一方面,强化监管。为了使乡镇政务、村务公开真正落到实处,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我们一是制订了考核办法。明确规定,必须做到“一到位”,即组织领导、责任人员到位;“一规范”,即规范政务、村务公开栏设置;“两齐全”,即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必须齐全;“三挂牌”,即“一办五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挂牌办公、挂牌上岗;“四上墙”,即做到办事程序上墙、办事依据上墙、收费标准上墙和责任人咨询电话上墙。二是严格了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对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的予以通报批评,对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将从严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去年9月,我们专门成立了督查组,对各行政村公开承诺、践诺情况及部分行政村的村务公开情况进行了明查暗访。三是严格了监督制度。各村、各单位均建立了《政务公开群众意见登记簿》,对收集的意见逐条登记,及时给予答复和处理。开通了政务、村务公开专线监督电话,根据群众举报,对公开内容与实际不符的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同时邀请镇人大代表对政务公开进行巡视,并召开全镇党员、群众座谈会,征询意见。这样,有效地防止了假公开、片面公开或滞后公开现象发生。
2013年,我镇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一是开展不够平衡。部分村的干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工作部署落实不够到位,被动应付,没有在进一步深化完善上做好文章。二是公开不够规范。有的村公开内容还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大项多,细目少;群众最关心的财务、农民负担等事项内容粗略,其它事项公布较详细;有的内容更新也有不够及时。三是机制还不够健全。有些村虽然设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但监督检查工作还不够有力,监督工作还存在被动、滞后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创新公开手段、增强公开实效,努力推动我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