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坪镇人民政府2025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2025年上半年,楠木坪镇人民政府在芷江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聚焦主责主业,攻坚克难、主动作为,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镇域持续稳健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回顾
镇政府坚持统筹推进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平安综治、民生保障和自身建设,重点围绕芷江侗族自治县“三大盛会”筹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全面夯实三农基础,和美乡村赋能提质。始终聚焦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一是产业发展持续用力。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2.1万亩,通过种植示范户带头推广阿密达、爱媛38等优质品种1200余亩,实现品种升级与提质增效。大坪头村农村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硬化路面800米,维修路基、砍青除障2.3千米,修建汇车点3处,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创造多元就业。二是脱贫成效持续巩固。楠木坪镇共有监测户64户148人,其中32户56人已消除风险。驻村工作队3支,乡村振兴队长及队员9人,后盾单位4个,结对帮扶干部159人。重点围绕支持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和补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短板,加强资金项目管理,提升衔接资金使用效益。2025年涉农整合资金产业发展项目7个,共涉及资金约57万元。三是粮食安全持续夯实。坚决扛牢耕地保护责任,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07万亩,建立镇村两级粮食监测网络,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提高村民耕地积极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二)深入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一是建立网格监管巡查制度。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压实森林防火责任,购置无人机巡查设备,组织镇、村和村民小组人员按时走村入户巡查秸秆燃烧,发放秸秆禁烧以及民生政策解读宣传单650份,设立生态创建宣传标语20余条。目前,楠木坪镇共设立各级林长42人,监管员3人,护林员18人,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二是加强河道水库供水维护。大禾冲村支渠维修项目500米,岩山背村青山社山垠组、楠木坪社区古坡冲组农村集中供水维修养护2处,解决70户280人饮水问题。新建改造10KV线路25.333千米,新建改造380伏线路1.628千米。严格落实“河长制”责任体系,巡河100余次,实施河道巡堤、生态护岸等工程,龙盘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三是“闭环式”人居环境整治。在工作开展中形成了“广泛宣传发动—精准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责任限时整改—长效管护巩固”的闭环流程。通过“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有效解决了整治“一阵风”、效果难持久的问题,推动了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使楠木坪镇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三)聚焦平安乡镇建设,全力护航“三大盛会”。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确保“三大盛会”顺利召开。一是防汛抗灾众志成城。对主汛期的周期性暴雨,坚持以上率下、精准调度、细致排查,紧急转移群众59户105人,第一时间开展道路修复,清淤消杀等灾后重建工作,生产生活秩序及时恢复。大禾冲村、桂竹冲村、瓮塘村在汛期巡查中及时发现上报潜在山体滑坡风险点,镇村迅速组织人员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成功避免人员伤亡,3次获得湖南省应急管理厅通报表扬,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二是安全生产久久为功。镇政府坚决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集中学习安全生产重要论述6次,主要领导带队检查重点行业领域6次,节前专项检查3次。排查并整改重大安全隐患1处。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公共餐饮燃气报警器安装率达100%。推进交通委托执法21起,组建30余人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平安建设行稳致远。成立镇平安建设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平安建设贯彻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6起。坚持扫黑除恶常态化,每季度专题研究。深入开展“利剑护蕾”行动,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查处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1起。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发放资料1500余份,群众法治意识显著提升。
(四)用心用情增进福祉,民生保障可感可及。始终把高品质生活作为不懈追求。一是坚持落实民生保障。协调投入防汛抗旱资金20余万元,解决353人饮水困难。精准落实147户273人低保分类补差政策,发放临时救助资金9.12万元,惠及56人。加强对教育、医疗工作的指导检查,保障校园安全和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坚持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50余次。打造“阅读+志愿服务”品牌,开展“送戏下乡”“送法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切实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在人员集中的集市、居住区域,设置政策理论宣传栏,发放宣传彩页、倡议书等。组织561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到组到户,开展相关宣传活动17场,参与人数达3100人。三是坚持非遗文化传承。探索与楠木坪镇中小学开展非遗传承人联合培养,推动斗笠等产品创新设计与市场开发。策划特色文化体验活动,实现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
(五)着力深化自身建设,正风肃纪涵养政治生态。加快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年内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工作会议2次,专题部署作风与廉政建设工作2次,确保责任传导到边到底。严格监督执纪,强化日常监督与关键节点检查,累计开展干部作风日常督查6次、节假日专项督查4次。二是强化警示教育。持续开展整治违规吃喝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集中警示教育1场,通报剖析典型违纪案例14起,强化震慑作用。三是强化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精准摸排问题线索4条,立案查处1人,给予党纪处分1人。通过综合施策,推动全镇干部作风持续向好向善。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公共服务仍需完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生态环保、民生领域、安全生产等还有短板。二是财政保障仍需努力。财政收支矛盾愈加凸显,“三保”压力依然较大。三是作风建设仍需强化。部分干部精神状态、能力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不适应,担当作为、争创一流的锐气有欠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拿出硬招、实招,全力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目标任务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以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一抓到底的务实作风,做到“四个坚持”。
(一)坚持带收带富,打造农业产业强镇。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一是产业振兴强动力。突出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逐步引导联合村、岩山背村、曹家田村打造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的柑橘、竹编、油茶等农特产品地标品牌。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万亩柑橘园配套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低镉积累水稻、杂交油菜等推广面积和技术培训范围。二是基础建设焕活力。积极配合上级部门要求,推动我镇楠木坪—禾梨坳公路提质改造、晓坪—冷水溪交通网络优化、大禾冲溪防洪工程及以工代赈等建设实施,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三是文化振兴挖潜力。深挖侗族文化资源,举办“侗歌文化节”“柑橘采摘节”,打造“竹编非遗工坊”,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创新推出更具特色的文旅产品和业态,让更多农民吃上“旅游饭”“生态饭”。
(二)坚持产业成链,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特色农业。一是立足资源禀赋。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聚焦柑橘产业核心,通过冷库建设、品质塑品牌等举措,将地域特点转化为发展势能。以岩山背村、联合村为支点,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经营与“三资”入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及农文旅协同发展,打造可复制的产业示范样板。二是深化村企合作。创新“村企赋能”模式,整合土地资源、闲置库房及公用建筑,强化项目策划与包装。通过协调用地审批、解决融资难题等精准服务,提升招商针对性,激活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产业链快速起步。三是强化项目保障。建立全链条服务机制,统筹项目指挥部建设,覆盖谋划、审批、施工等全周期管理。重点保障用地、用能、用工等要素供给,加速新建续建项目进度,确保招商项目落地见效,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强支撑体系。
(三)坚持民生保障,赓续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让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一是抓好财政开源节流。想方设法增加财政收入,提升可用财力。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确保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发展民生事业;用好用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落实项目管护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二是保障民生事业发展。切实加强大病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和特困供养人员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居民住房和公共卫生条件,强力推进地灾避险搬迁、危改工作和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三是促进教育优质发展。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全力抓好全镇人民的道德教育和基础教育工作,着力提升全民素质。
(四)坚持平安建设,持续擦亮治理品牌。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聚焦道路交通、地质灾害、山塘水库等重点领域,持续整治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隐患,加强应急演练,用好用实防汛、防火“两张图”,实现“三坚决两确保”目标。坚持食品药品安全零容忍、严打击,重点抓好校园餐安全。二是守牢防范风险底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全力以赴化解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是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拓展“三源共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持续加大涉黑涉恶、涉电诈、涉毒、非法宗教、校园周边安全等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力度。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持续推进清廉乡村、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倡导乡村文明新风。
击鼓催征稳驭舟 奋楫扬帆启新程。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只争朝夕的拼劲,敢闯敢干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决心,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