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晓坪乡人民政府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晓坪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历届全会精神,以高站位、实举措、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抓产业,增特色,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一是狠抓粮食生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完成水稻播面1.14万亩,旱粮作物 0.98万亩。扎实开展耕地流出专项整治,完成2023年度整改面积603.94亩,完成率172.06%;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流出整改53.32亩。二是夯实基础产业。加快发展以柑橘、畜禽为重点的种养业。柑橘包装储存加工500万吨,增加附加值1000万元。生猪存栏0.7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0.11万头,实现出栏生猪1.23万头。三是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地方优势,大力开发乡村特色产业。中药材枳实加工100吨,为群众增收200万元。作坊经济实现加工30余万元。
2.抓建设,守底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现有脱贫人口612户 2019人。其中监测户55户126人,未消除风险监测户41户91人。2024年新增监测户1户2人。新增贷款发放15万元,贴息88649.05元。安排公益性岗位34个。
二是增强科技赋能力度。抓牢灾后重建,积极开展好生产自救,搞好补种改种,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出春耕灌水溶田、培育健壮无病秧苗等关键技术措施,上半年举办农技培训班2期,培训人员300人次,发放资料1500余份,开展科技特派员科技集中培训活动1次,科技服务群众60余人,为春耕生产提供了科技保障。三是提升民生保障。医疗卫生方面,妇女“两癌”救助项目申报4人,免费检查118人。帮助争取“微心愿”资金5000元救助户。完成居民医保缴纳8815人,完成比例达90.14%,位列全县第一名。就业渠道方面,春季园区务工完成43人,完成比例为107.5%,为安辉精卓送工5人。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13家,家庭农场20家。基础设施方面。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改厕45口正在实施。8个村高压电网改造已完成。社会保障方面。按照“应保尽保”原则,147户249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73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138人,优抚对象91人,重点优抚对象46人。发放临时救助65人3.26万元。
3..抓安全,保稳定,维护乡村稳定新局面。一是抓实安全生产。常态化开展道交、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燃气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上报重大事故隐患13处,均已整改到位。农村消防方面,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3次,发现消防安全问题隐患3处,已全部整改。道路交通执法方面,隐患路段18条,其中12条已整改到位。行政处罚263起,罚款3790元。电动车夜查行动出动4次15人,共发现问题5个,已全部整改。二是优化基层治理。实行三源共治“联动式服务”工作模式,受理信访事件1件,办结1件,办结率达100%。摸排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起,调解矛盾纠纷11件,调解成功11件,达成口头协议11起。今年1月,被授予2023年度全市安全生产优秀乡镇、今年4月,被授予2023年全市信访工作二类示范乡镇。三是防汛抢险出新招。组织12次防汛应急演练,组建了43人的应急抢险队伍。进入汛期以来,转移群众80户203人,出动巡查人员86人次,检查各类防汛设施30处,发现隐患2处,并全部整改到位。累计造成农作物受灾6186亩,园艺作物受灾2530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未完善好,如两江口水库灌区长塘村、晓坪村段主干渠和支渠;随着农村劳力的减少,一些交通不便无机耕道的垅田和湾田,无法使用农机设备作业。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我乡主要以柑橘产业为主,区域竞争优势不明显,品牌老化、品质退化;缺乏柑橘精深加工企业,无法最大限度提升柑橘附加值。三是乡村治理创新不够。耕地流出整改难度较大,少数干部对耕地保护缺乏斗争精神,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耕地保护的自觉性;政府对撂荒行为无惩戒措施,弃耕抛荒现象日益严重。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凝聚建设合力。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突出问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树立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2.抓牢产业之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力度。紧盯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建设,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加大回引人才回乡创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
3.抓紧抗旱森防。牢固树立抗长早、抗大旱思想,提前统筹谋划各项工作。科学调度山塘水库,全力保障农户生产生活用水。提前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灭火工作,加强护林员巡查管护,严禁野外用火。
4.筑牢安全防线。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严格落实“一单四制”制度。加强学校、医院、农村大团寨、群租房、厂房、仓储物流等场所消防安全防范,扎实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