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坑镇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
2025年上半年,三道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三城一中心”战略部署,锚定“三区一地一堡”发展定位,以服务“三大盛会”为契机,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我镇2025年上半年以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党建、转作风,锻造先锋队伍“硬内核”。一是严学习“强作风”。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交流研讨4次,召开警示教育会1次,15个党支部扎实开展集中学习4次,查摆领导班子及个人问题94条,目前正按照要求推动整改中,整改完成率90%,全镇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二是优服务“走在前”。全镇党员干部围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生产等开展志愿服务6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4个。三是真行动“践初心”。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号召全镇200余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汛抢险工作,参与转移群众46户91人,典型经验被怀化日报头版刊发。
(二)融文旅、创品牌,吹响三大盛会“先锋号”。一是示范品牌“擦得亮”。以林长制为抓手,荣获2024年度省级林长制工作奖补40万元;金厂坪村成功入选省级“和美湘村”建设名单,争取100万元上级建设资金支持。二是生态环境“护得靓”。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续聘保洁员41名、垃圾转运人员2名、动员群众1000余人次,镇村两级投入资金20余万元用于垃圾转运和保洁,清理垃圾死角430余处,新增绿化0.5公里,转运垃圾400余吨。三是文旅路子“走得宽”。构建多元节庆引流体系,深度挖掘侗年节、“三月三”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以此为契机强势引流,同步创新打造极富特色的“油菜花节”,吸引游客2000余人次,拉动消费10万元,为农户带来直接收入5万元;吸引多家文旅企业前往芷溪村、五郎溪村考察文旅产业;中共芷江金厂坪支部历史展览馆(1928)多次承接县直单位观摩交流活动;深度挖掘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潜力,培育“周周在农村”等本土新媒体账号16个,账号全面展示三道坑镇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与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提升三道坑镇文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四是合作桥梁“搭得牢”。深入推动校地合作,与怀化学院联合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挂牌成立写生实践基地,40名师生到村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三)防风险、保安全,夯实和谐稳定“硬防线”。一是责任链条“拧得紧”。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分工,严格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带队检查安全生产制度,深入一线带队检查,排查并整改隐患35处。二是隐患整治“筛得细”。针对水上交通、烟花爆竹、交通运输、消防等11个重点行业领域排查安全隐患11个,已全部整改销号。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联合开展文明劝导和“打非治违”行动,辖区内戴盔率达到90%以上,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40余起、劝导50余起。三是平安根基“筑得牢”。上半年共接待信访人员1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怀化市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事件录入7条,完成平台内网格、人口、建筑等数据建设,排查整改隐患20余处。
(四)惠民生、暖民心,绘就幸福生活“暖底色”。一是保障底线“兜得牢”。三道坑镇共有脱贫户708户2212人,监测对象74户157人。上半年监测户风险消除共计12户28人,目前风险已消除共计35户73人。实施临时困难救助29户,发放金额51100元;低保户217户385人,累计发放869720元;特困供养102人,累计发放31655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222人,累计发放204000元,康复救助残疾儿童1人。二是帮扶“做得细”。坚持“医疗+教育”双轮驱动,落实医疗救助2人1.7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补偿共计368人7.89万元;实施雨露计划补助81人12.9万元。三是产业“抓得实”。落实“金融扶持+项目带动”模式,2025年上半年三道坑镇发放小额贴息贷款502.8万元,其中种植业贷款383.9万元,养殖业贷款118.9万元,共贴息4.45万元;推进衔接资金项目4个62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较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二是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虽有金银花、黄精等优质产品,但缺乏统一品牌策划和营销推广,未形成市场竞争力。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不高。存在“小散弱”现象,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具有较强带动力的产业化联合体。
(二)农旅融合发展缓慢。一是旅游基础设施短板明显。民宿、餐饮等服务设施数量不足,现有设施档次偏低,接待能力有限。二是文旅项目开发深度不够。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体验项目和精品旅游线路。三是农特产品转化率低。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不畅,产品曝光度和市场认可度有待提升。
(三)乡村发展制约因素突出。一是人才支撑不足。农技服务队伍规模小,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二是土地资源制约。建设用地指标短缺导致多个产业项目停滞,土地流转率低制约规模经营发展,基础设施项目受土地审批流程冗长影响进度滞后。三是资金保障乏力。投入过度依赖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参与较少,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金融扶持政策执行效果欠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瓶颈。
(四)风险研判存在漏洞,安全宣传不到位。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上,存在依赖经验判断,对潜在风险缺乏动态分析评估的问题。日常防汛宣传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宣传方式单一,多以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等传统形式为主,未能结合本地实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导致部分群众对汛情风险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缺乏主动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危险来临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五)敢当作为、奋力进取意识不坚。在基层工作实践中,部分干部缺乏主动担当的魄力,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消极思想,遇到矛盾纠纷、复杂问题时,习惯“等上级指示”;求稳怕变,习惯于按传统经验办事,创新突破的劲头不足。个别干部“老好人”思想作祟,在原则问题上不敢较真碰硬,回避矛盾、不愿得罪人,影响工作推进效率与整体合力。
三、下一步打算
(一)党建“铸魂”强根基。一是以党建“魂”铸就组织强。全面提升8个村(社区)党支部活动阵地。通过规范组织形式、加强党务培训、全覆盖列席督导等举措,推动“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规范开展,打造更加鲜活生动的“微党课”和实践活动形式,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二是以党建“红”引领文旅兴。立足“扶持产业村、用好区位村、发展特色村”的思路定位,继续打好“党建+文旅”特色牌。以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为切入点,继续推行“连村联创”模式,推动五郎溪片三村抱团发展农文旅产业。三以党建“笔”答好民生卷。构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各站所、工作队、后盾单位、村级组织、“片组邻”三长制等多方力量为支撑的多元治理模式,结合开展农业生产、安全管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及时总结提炼特色经验,挖掘选树先进典型,因地制宜蹚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二)产业“破题”拓新路。一是依托芷溪村水资源禀赋,发展夏日溯溪体验项目,打造清凉避暑的乡村旅游IP。二是依托湖南省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品牌优势,统筹推进五郎溪村村集体出资打造的水杉林海——老界寨公园,着力打造县域内具有生态特色的乡村旅游打卡地。三是总结与怀化学院开展校地合作的实践经验,拓展院校合作网络,持续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青春动能。四是继续围绕“两核多点”产业格局,依托芷铜高速开通后的区位优势,全力发展五郎溪片区“农旅融合”。在芷溪、五郎溪、牛皮寨、金厂坪四村连片再新增金银花种植,发展黄精、茯苓等中药材种植。
(三)安全“织网”守底线。一是铁腕整治除隐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聚焦烟花爆竹、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严格落实风险预警闭环机制,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确保早发现、早处置、早清零,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二是严阵以待防风险,织密防汛抗旱网络。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充实物资储备,强化应急演练,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全力保障极端天气下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灾减灾坚固屏障。三是多元共治促稳定,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畅通民意渠道,发挥老党员、乡土人才等力量化解矛盾,推动“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入户,营造平安和谐的基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