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镇2017年工作计划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7-02-21 11:08

 

根据县委、县政府及镇党代会会议精神,2017年总的要求是,以30周年县庆为总揽,奋力创新业,创造新辉煌。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政府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努力打造亲民服务型、务实高效型、创新活力型、清正廉洁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群众的满意率。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镇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凝心聚力搞好县庆保障,展示美丽幸福新芷江镇

优先保障好30周年县庆重点项目,开设绿色通道,调度好人员全力服务县庆项目。认真制定方案,落实责任人,制定好完成的一套考核细则,采取周碰头、月协调、季调度制度,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对工作推动不利的,严肃追责,同时,30周年庆为契机,争取上级支持,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借助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全方位、多形式、广角度地宣传推介我镇资源、产业、区域、政策等优势,以30周年县庆为纽带,最大限度地凝聚合力,聚焦芷江镇,支持芷江镇,打造芷江镇新品牌。

二、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项目拉动投资,以项目壮实产业。1.整合招商资源。统筹镇村招商工作,建立项目招商信息共享库,实行全镇招商“一盘棋”。2.加大招商引资。立足本镇实际,继续实施重大项目竞争比拼机制,以“高税收、高技术、高成长性、低能耗”企业为招商重点。3.抓好项目落地建设。发挥工业招商服务中心作用,推进全镇重点项目建设,化解项目落地难题,加快建设进度;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倒逼机制,落实责任、逐月督导、强力推进,确保重大产业和新招引项目尽早建成投产。

二是加大企业服务力度。1.强化政策服务。开展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活动,推市县政策措施,细化对企业项目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扶持资金。2.强化改革服务。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及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强化企业管理。常态化走访联系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壮大特色农业,促进增产增收。继续围绕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围绕市场规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三化一品”和“151”创业平台。1.积极鼓励种植及养殖业实施“三化”经营。继续巩固6万亩优质稻,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亩荸荠,1万亩优质柑橘,继续巩固和扩大草莓、葡萄、水蜜桃等优质水果及花卉、盆景、草木规模达1万亩,扶持种植大户60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家禽年产累计1000余万羽,牲猪年出栏50万余头,水产年产量达500余吨,重点扶持水产养殖大户80户。着力发展现代近郊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打造新农村建设工作亮点。2.加强扶持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实施数字惠民行动,建成覆盖面广、应用便捷、安全高效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专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确保年内新建10个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壮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强化“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合作机制,加快构建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企业产业。积极支持凯丰、红叶、辉鸿、兴旺蜂蜡、华兴油业等公司,引进了技术,升级设备,带动了柑橘、葡萄、肉类等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借助“互联网+”将芷江特色农副产品推广到国内外市场上。确保年内副产品生产总产量累计超过3万吨,实现营销收入近3.5亿元。

四是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抓好山塘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大力普及农村清洁能源,加快沼气、太阳能、生物质气化炉的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新途径,扩大土地集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农业机械推广,提高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全年培训农民3000人次以上。加强农业安全体系建设,强化日常监管,提高管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防汛抗旱措施,健全森林防火和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加强农业保险工作,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五是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按照“七个一批”精准帮扶,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继续开展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进二访”活动,帮助结对贫困户解决脱贫困难。扎实推进“十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确保全年1200人精准脱贫,确保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切实抓好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做实规划,抓实项目,加强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繁荣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强化社会保障。落实政策,加强培训,力争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1200人、城镇新增就业800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医疗、生育、工伤、失业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规范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做好社保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养老服务床位5张。巩固提高城乡居民医保,逐步提升重大疾病补偿比例,减轻群众大病医疗负担。

二是繁荣社会事业,优化公共服务。全面实施科技兴镇战略,促进教育优先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抓好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全面推行诚信计生,加强计生优质服务,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成完善村级(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加强基层现代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扩大乡村光网覆盖面。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恢复、植被保护;加强基层民兵营(连)建设,支持鼓励退伍军人回乡创业。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工作,抓好老龄老干、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是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民调工作,加快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争创全市综治工作先进镇,为创建国家平安镇打好基础。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认真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镇,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工作机制,加强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预案,完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五、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形象

一是解放思想,增强创新力。以思想的解放带动创造力的释放,注重研究新形势、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要求,探索新路径,谋求新发展。深入学习、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县新出台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吃透吃准、用足用好,推动改革发展。同时,要敢于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只要对改革有利、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认准了就毫不迟疑地定,定了就毫不懈怠地抓,抓实抓细,干好干成。

二是依法行政,增强约束力。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办事水平,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畅通政府与社会、群众的沟通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是提高效能,增强执行力。完善分工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下大力气精文简会,压缩和规范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问题、狠抓落实上。严格落实效能督导工作,推进绩效考核,推动各项决策和目标任务高效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干部驻村制度,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四是清正廉洁,增强公信力。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营造清正廉洁的良好风气。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上。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审批程序。

我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镇党委的决策部署,以“县城繁荣我繁荣,我为县城增繁荣;县城发展我发展、我为县城促发展;县城稳定我稳定,我为县城保稳定,县城美丽我美丽,我为县城添美丽”来统一思想,全镇上下勇当排头兵、构筑“护城河”、甘当“服务器”,以造福人民为己任,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和全镇人民,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提振精神,锐意进取,为建设美丽幸福小康新芷江镇而努力奋斗!

打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