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芷江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13-02-15 10:20

2012年芷江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年度报告

芷江镇地处芷江县中部,㵲水河畔,是县城所在地,总面积77.39平方公里,人口9.4万人,下辖12个社区,16个村。 2014年,芷江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推行“39”式窗口服务,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塑造了良好政府形象。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安排部署,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场所、建立队伍,完善相关制度,并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建设优势,统筹安排,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使公开内容进一步拓展、公开形式不断规范、公开成果日趋明显。

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组织保障

一年来,为扎实有效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机构健全,领导责任到位、工作人员职责清晰具体。按照工作实际,建立起镇党政一把手主要负责,镇电子政务办具体负责的工作机构,按要求全面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查询工作,并坚持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科室的信息公开工作职责,把政府信息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安排部署,检查落实。

二、建章立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建设

根据《条例》规定及我镇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对已制定执行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政府信息保密审查等一系列制度,适时修改补充完善。同时参照执行县政府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制度、信息公开发布制度、信息协调制度,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载体与公开方式,精心打造服务型政府

为使群众方便、快捷、多元获取信息,我镇科学规范政府信息分类,明确界定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予公开政府信息范围,规范信息发布。并进一步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流程,依法妥善处理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

充分利用电子设施创新公开形式。除在办公楼一楼醒目位置将全镇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人,以监督牌的形式向群众公示服务承诺外,对全镇党务、政务相关工作以及镇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面向公众进行公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创新服务群众举措。

四、推行“九三”式服务模式,完善信息公开内容

(一)推行“九个窗口”服务模式,当好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根据政府职能及群众需求,结合我镇机构改革,在一楼为民服务中心设立9个为民服务窗口。(即:劳保医保窗口、财政惠农窗口、计划生育窗口、农林水牧窗口、国土建设窗口、民政民宗窗口、公安户籍窗口、司法信访窗口、社会救助窗口),将全镇工作的办事程序和解决途径集中整合,使老百姓办事能很快找对地方找对人。

(二)推行“三个规范”服务制度,当好服务群众的“勤务员”。一是规范制度。制订了窗口服务制度3条、赶集日值班制度1条、学习制度1条、纪律制度2条、卫生制度1条、财务管理制度1条,着重规范了服务窗口简化办事的程序以及惩罚规定,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必须进百家门、帮百家忙、暖百家心。二是规范业务。将各类农业补贴、家电下乡补助、土地报批、规划绘图、户口手续办理、信访来访、小额贷款、技术咨询、妇检及优生优育、法律援助、城镇低保、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劳动保障、各项保险等老百姓经常办理的业务分类归口在“七个窗口”,减少因部门推诿、职责不明、程序繁琐等原因导致的办事积压,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截止到2014年12月9日下午5点30分,我们累计接待办理各类业务2420余件,另有11件正在协调办理中。三是规范行为。建立“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诚实守信,公正高效”的窗口服务守则,要求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做到举止端庄、文明用语、态度和蔼,以良好的行为举止开展服务;要求工作人员有问必答,一次性告知清楚;办理收费业务凭据齐全,准确无误;办理发证业务做到手续齐备,发证及时。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切实履行基层政府工作职责,继续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信息查询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努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二)继续完善主动公开、及时更新政府信息的工作机制,切实按照规定主动公开社会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及时更新公开的目录、内容,扩大政府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三)及时整理发布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和完善,保证公开信息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时限内办复,杜绝超时办结事项和长期不办结事项。

(四)继续规范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程序,开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

                                              芷江镇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10日

打印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