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1-02-15 15:44

芷江侗族自治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指导下,以“五城同创”为契机,围绕城市管理目标任务,在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通过对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城市管理各项目标任务,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现将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紧扣基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一是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首要中心工作,把忠诚、担当、服务的理念贯穿城市管理工作全过程。围绕“勇担当、善作为、保目标”工作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对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学习、及时分解细化、及时跟踪问效。落实“一岗双责”、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抓好督查问效。二是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叧収的学习,提升履职尽责能力。三是刚性落实“两个责任”。充分运用“两个责任”履职尽责,完善动态检查、跟踪督查、常态考核、问责追究等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有力有效落实。四是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决策部署,层层压实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统筹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与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

推进“五个延伸”,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驰名中外的和平名城、独具魅力的特色侗城、区位优越的美丽边城、人见人爱的幸福小城”的工作部署,我局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攻坚克难, 以“四个标准”(无乱披乱挂,无乱泼乱倒,无出店经营、占道经营,无乱停乱放)为目标,扎实推进“五个延伸”,全面提升市容整治效果。全年共驱散流动摊贩25000余起;取缔流动摊点180余处;清理乱堆乱放7800余起;纠正乱倒垃圾、乱泼污水行为4800余次;乱晾晒行为1600余次;暂扣物品18600余件;规范非机动车停放3200余辆/次;清理乱披挂横幅813条;规范店招260 余处。办理简易程序案件149起,罚款4615元,一般程序案件22 起,罚款32000元。此外,今年接待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达120余次,城市管理工作均得到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的一致称赞,为我县招商引资及旅游事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1.在管理范围上,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我局按照“主、次干道严禁、背街小巷严控”的标准,对辖区内15条主、次干道路实行严格管理,进行综合整治,整治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对县城区巷道加大管理力度,今年6月份对南北大街、飞虎路的出店经营、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市容乱象开展专项整治,彻底取缔巷道内小吃摊点和占道经营等市容乱象,从根本上解决巷道脏、乱、差问题。我县城区主干道占道经营现象已基本绝迹,县城区主次干道的市容市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

2.在管理层次上,由平面向立面延伸。深化户外广告空间资源管理,对县城区店铺招牌的大小、高度、尺寸进行统一和规范,分门别类制定了“保留、改造、更换、新建”的具体措施,突出以主干道为主,以点带面,逐步带动次干道、背街小巷的店招更新改造。对城区 LED 广告进行了规范治理。一是城区所有门面店铺招牌按照统一标准设置,并进行美化、亮化。二是对城区破损、陈旧的广告进行彻底清理、拆除和更换。三是对城区主干道门店的小电子牌全部进行拆除。

3.在管理时段上,由白天向夜间延伸。为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白天、夜间一个样,我局夜班中队加大了夜间巡查力度,并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和不定期突击整治,加大了对流动摊点及占道经营的监管和整治力度。一是今年对下马路夜市摊点进行了整治,突破城市巷道管理的“瓶颈”,破解了下马路夜市摊点治理难题,按照“进店一批、转行一批、淘汰一批”成功取缔下马路夜市露天市场。二是加大渣土运输整治管理力度,采取夜间巡查执法监督管理的方式,加强建筑工地源头管理。三是开展夜间专项整治,针对噪音、油烟、燃放烟花爆竹等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夜间执法和查处。四是对各类“小演出”加强管理,依法取缔各类非法演出,净化城区演出市场。

4.在管理的区域上,由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延伸。为更好地解决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市容环境卫生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整治范围和目标。先后对沿河路、320国道沿线周边市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重点对乱披乱挂、乱搭建、乱倒垃圾、破旧房屋等市容乱象开展整治。共清理建筑垃圾死角183处,生活垃圾352处。

5、在管理模式上,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延伸。一是将我县城区划分成网格,依据每个网格内工作量大小、区域面积,配备相应数量的执法队员和装备。根据网格化管理平面图,明确标注各责任辖区执法责任人,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标准、定奖惩的管理制度。二是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梳理,讨论研究解决方案。三是加强行政执法处罚力度和执法程序规范到位,加强市容市貌行政处罚力度,严管重罚,并对各个执法环节层层严格把关,做到执法严谨。四是增加校园岗亭,今年我局新招10名协管,设立校园岗亭,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学校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实施环卫一体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环境卫生得到提质。

根据县委、县政府“五创”工作要求,今年我县实施了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中转站一体化对外承包,年总投资1500多万元,由我省国有企业湖南建工集团旗下的兴发物业有限公司中标。按照“队伍管理规范化”、“车辆配置标准化”、“服务范围精细化”的要求,该公司已经于10月1日开始步入正轨,投入运行实施。目前,县城机械清扫化率提高到了90%以上,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明显提高,城市面貌明显改善。

)实施重点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今年我局在重点工程项目方面共投入资金6358万元(生活垃圾填埋场3223万元;市政维护423万元;老旧小区改造2432万元;中转站建设资金280万元)。

1、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维修加固扩容工程。根据【2020】第19号县委书记专题会议纪要内容决定启动我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维修加固扩容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工程进度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预计2021年2月底全面完成,垃圾场维修加固扩容项目建设完成后一并解决省市县给我局下达的垃圾场整改问题。我县垃圾场整改问题一共6个,现已经完成4个问题的整改,其他两个整改问题也已经分别完成百分之五十,总体整改进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二。

2、市政设施维护工程。一是全年对城区230余个雨水井、污水井、1300多米管道进行了清理改造;修复破损道路1800多平方米;清理损坏护栏1950米;零星修复人行道板更换井盖等370多处;对学府广场进行了提质改造;对和平大桥进行了油漆防锈处理;对高铁进站路排水管道改造;对民族广场空地进行了硬化;对老前进路进行路灯安装维修;对城区排水管道雨水污水井清理;对风雨桥进行修缮等共计投资约423万元。二是争取到中央老旧小区改造资金2432万,截止到11月底为止,人民东路老旧小区改造已经全面完成,东壕塘小区改造、计生委后面老旧小区改造及青年巷改造12底全部完工。

3、新建垃圾中转站及公厕维修工程。今年共投资280万元完成芷江农产品电商交易中心垃圾中转站及机场路口两座垃圾中转站建设及配套设施。今年,按照我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要求,投入10万元对全城区的公厕进行了全面维修,解决了垃圾转运设施不足问题,优化了公厕环境及完善了公厕功能。

)加强污染防治,净化城市空间环境,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1、加强渣土运输管理及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一是督促落实建筑工地“四有”保洁措施,源头管理初显成效;二是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渣土车辆全部采用新型环保密闭式运输车,对车辆运输行为进行严格管理;三是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查处污染道路的车辆、车辆未覆盖、砂砾石滴撒漏等现象;四是加强建筑垃圾管理,打击擅自处置建筑垃圾行为,严格处罚乱倾倒行为,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五是联合交警、运管等部门开展专项联合整治行动。全年共处罚车辆30台,罚款6000元。

2、加强和平湖的管理。严格实行河长制,和平湖漂浮物打捞实施市场化对外承包,每年打捞资金投入27.98万元,今年汛期增加5万元工作经费进行应急打捞。为了控制舞水河县城区段河道死角的漂浮物及回水地的垃圾,投入4万元设置拦漂浮筒。河道漂浮物打捞治理工作效果明显,今年我县和平湖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3、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管理。一是制定完善垃圾场管理制度,聘请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二是强化措施,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灭蚊除臭及垃圾覆盖工作,每年投入资金60余万元。

4、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目前,我局的黑臭水体治理整改工作已经完成,都已经销号,每年对沟渠定期进行清理。

5、加强生活垃圾管理。一是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方案;二是加强生活垃圾焚烧处罚力度;三是加强环卫督察巡查力度,查处乱扔生活垃圾现象。

)加强园林绿化管护,美化市民生活环境,城市园林绿化档次得到提升。

我县目前建成区绿地面积已达2750096㎡,建成绿化覆盖面积3213000㎡,公园绿地1266881.9㎡,生产绿地157400㎡,单位绿地301876.51㎡,居住绿地822802㎡,其他绿地76756㎡,道路绿地12438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80﹪,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2.4㎡。围绕我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个重心,今年我局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并加大了园林绿化管护的资金投入,管理养护工作提升了档次,绿化草地树木长势良好,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1、加强城市桥梁安全管理。一是为了加强城市桥梁监督和管理,我局成立了桥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巡查,逐一做好巡查台账,对我局管理养护的两座桥梁设置了限载牌。二是对我局管理养护的两座桥梁建立了一桥一档,并将数据录入桥梁管理系统。三是我局将分批对这两座桥梁进行专业检测评估,将桥梁的安全隐患情况排查出来并进行相应的维修改造,制定了城市桥梁养护维修中长期规划,确保城市桥梁安全正常运行。

2、强化落实城市道路交通顽瘴痼疾整治问题。一是针对整改问题清单,全部落实整改到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进行了维修,设置安全护栏等。二是我局达到报废标准的6台执法车辆已经全部更换新车,办理了合法上路一切手续。三是根据我局三定方案及职责成立了车辆违停中队,对城区人行道背街小巷违停车辆进行抄牌处罚,规范了车辆有序停放,确保了交通畅通。

3、加强路灯亮化灯的管理维护。加强巡查力度,及时维护维修路灯及亮化灯,确保用电安全及全城的路灯亮化灯亮灯率达到100%,为创建美丽亮丽幸福小城提供保障,

)落实“三项清零”部署,扎实开展“两违”工作。

今年,我县起草并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认定标准及分类处置试行办法》,《芷江侗族自治县“两违”清零攻坚行动考核办法》,《芷江侗族自治县关于“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2020年芷江侗族自治县建成区控违拆违清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芷江侗族自治县“两违”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芷江侗族自治县“两违”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芷江侗族自治县遏制违法建设实施“十条禁令”》,《芷江侗族自治县关于开展城市规划区控违拆违专项整治工作的通告》,建立监管责任体系,定人定岗进行动态和静态监管,实行重点区域网格化管理。

我县今年累计依法查处拆除违法建筑共90处,总面积约23985.3㎡,64处遏制在萌芽状态,总面积约6750.5㎡,现已全部拆除到位,拆除率100%。“两违”工作实现了去除存量、遏制增量,出土就铲,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了“零增长”。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局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上虽然取得了新成就、实现了新突破,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城管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较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因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形象工程,只具有社会效应,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工作效果好坏,与政府投入多少关系很大。我局除了公用经费,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公用经费交了职工的各类扣款及行政运行工作经费后已所剩无几,甚至还不够。其他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经费绝大部分没有纳入年初预算,都需要临时打报告申请资金,这样阻碍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造成工作十分被动。

(二)城管队伍建设亟待提高。由于编制部门不能按照国家的定额合理的编制定员,导致人员编制不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要。执法人员身份尴尬,我局执法人员只有7个行政编制,绝大多数都是职工编制,执法主体不合,严重影响执法的权威性。

(三)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不全、执法手段单一。城市管理领域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实体法律,只限于一些条例或部委、地方制定的规章、办法。城管部门只能按照《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和相关法规进行,且《怀化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标准不明确,对某些行为只有禁止性条款,没有相关强制措施,缺乏可操作性,也无保障执法实效性的手段,极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加之,城管部门执罚手段单一,只能进行撵、扣、罚等接触性、矛盾性较多的行政手段。

(四)综合执法职能职责界限不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深入推进城市执法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城市综合执法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环境保护管理方面、交通管理方面、水务管理方面、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职责范围但由于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市县一级机构改革尚未完成,职能职责划转还未到位,在执法实践中依然存在执法边界不清,多部门相互“推诿”、“扯皮”、“踢皮球”现象。如城市油烟污染问题,根据《湖南省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城管部门有部分管理职责,但在执法实际中,对城市油烟污染程度的认定、如何整改、整改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等依照的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这属于环保部门职责范畴,城管部门即没有法定职责,也没有相关专业人员、机构和设备。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1、需修建建筑垃圾无害化资源再利用处理场。目前,我县的建筑垃圾都只进行了简单的收集和填埋,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为了解决我县建筑垃圾消纳工作,规范建筑垃圾处理,不再造成第二次污染,节约公共空间资源,急需修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消纳场。

2、城区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不足,公厕急需提质改造。我县虽然创建成功了全国卫生县城和全省文明城市,但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公厕档次严重落后,达不到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的要求,急需完善。

3、需科学合理规划修建四大市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多,市场数量及容积都早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自然的出现了很多占道经营现象。为了取缔马路市场,规范市容市貌,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维护良好的城市秩序,需科学合理规划修建废品收购市场、木材加工市场、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停车场建设。

2021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五城定位”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狠抓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努力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

(一)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一是抓好党员干部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以“城管讲堂”为载体,通过上党课、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职工宗旨意识和服务水平。创新学习方式,通过微信群、“学习强国”等方式,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不断强化主题教育。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机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做好风险防控,强化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二)常态化防控疫情。我局将时刻保持清醒认识,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持续做好重点人群管理、戴口罩、测体温的基础上,重点把恢复民生的“地摊经济”、“夜市经济”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抓实抓细,持续开展市容监管,及时掌握秩序动态,努力保障民生需求,确保疫情期间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容秩序整洁、有序。

(三)集中精力提升县城品质。一是垃圾分类建成一条示范街。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制定实施方案,规划在南北大街建设垃圾分类示范街,预计投资2000万元。二是修建建筑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再利用处理场。建设规模占地25亩,已经完成土地调规手续,预计投资1500万元。三是新建垃圾中转站及公厕提质改造。新建6座垃圾中转站及完成52座公厕的提质改造,预计投资2700万元。四是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完成污水地下管网普查制定整改方案,积极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等工作,第一期预计投资3000万元。五是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选址已经确定,项目已经实施了申报工作,预计投资1700万元。六是实施城市防水排涝工程。该项目已经进行了项目入库申报,预计投入资金8000万元,资金到位立即实施。七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工作。

打印 来源:芷江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