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2020年脱贫攻坚总决战工作方案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0-02-20 10:46
芷江侗族自治县2020年脱贫攻坚总决战 
工作方案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总决战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经研究,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在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同时协调、统筹、一体推进脱贫攻坚总决战。确保84个贫困村脱贫成果、14870户49924名已脱贫人口更加巩固提升、662户1205名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2020年乡镇巩固提升及脱贫人口任务表

乡镇

2020年应巩固摘帽成果的贫困村数

已脱贫需巩固提升

2020年应脱贫人口

户数

人数

户数

人数

芷江镇

7

1658

5525

91

193

罗旧镇

2

322

1067

32

61

新店坪镇

9

1455

4676

75

124

碧涌镇

14

2204

7536

74

138

公坪镇

2

235

781

12

23

牛牯坪乡

4

525

1770

14

22

岩桥镇

2

810

2445

38

70

水宽乡

2

613

2039

24

42

三道坑镇

6

695

2258

30

51

土桥镇

6

1192

4019

65

114

大树坳乡

4

630

2250

19

41

梨溪口乡

6

1034

3681

30

48

洞下场乡

4

527

1753

19

40

禾梨坳乡

3

520

1725

30

47

冷水溪乡

4

849

2908

33

62

楠木坪镇

3

631

2141

28

51

晓坪乡

4

587

2049

25

37

罗卜田乡

2

383

1301

23

41

合计

84

14870

49924

662

1205

二、主要工作

1. 深入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

紧紧围绕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采取措施缓解和消除新冠肺炎等疫情对群众收入的影响,着力构建收入动态监测和增长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提高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和可持续性。建设和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确保全县206个行政村成立专业合作社达100%;合作社与贫困人口签订合同,确保贫困人口入社100%;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和“一村一品”项目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人口得到帮扶100%。着力推进一批有带头示范作用的重点扶贫产业项目,采取委托帮扶和直接帮扶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对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扶贫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排查,有效落实帮扶措施。加快完善“芷江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展示交易中心”的后续建设,拓展芷江农产品外销渠道。倡导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开展供销社、农商银行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认真做好扶贫产业项目风险排查和整改,确保风险排查和整改100%。(牵头领导:龙水平、杨桂花;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总工会、县供销联社等,各乡镇)

二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稳定性。落实贫困劳动力就业任务清单、稳岗清单、责任清单,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进行摸底监测,结合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切实加大就地就近就业帮扶力度,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扶贫特岗、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五个渠道吸纳就业。全面完成2020年就业技能培训2000人,创业技能培训180人,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100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力开发就近就业岗位,稳定就业扶贫特岗1000个以上,完成省市下达的 “扶贫车间” 新增任务,吸纳劳动力就业100人,确保“扶贫车间”乡镇覆盖率达100%,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年内户均接受1次以上就业,培训率达100%。完成34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工作。(牵头领导:李彬;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林业局等,各乡镇)

2. 全面解决“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

健全常态化动态清零工作机制,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建档立卡之外的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四类对象”(以下简称“四类对象”)存在的“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进行动态彻查、动态清零;对于“四类对象”以外一般农户存在的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也要统筹加以解决。

一是义务教育有保障。抓好控辍保学,确保适龄儿童零辍学,实施“两查一核”(查人口、查户口、核学籍),不让一个适龄未成年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开展“三帮一”劝学复学行动,建立适龄儿童信息台账,对学生辍学的原因进行分析,落实“一人一案”,开展家访劝学,力保辍学学生复学;对因病因残因智障失学的,要采取送教上门、送特殊教育学校等方式解决受教育问题。开展“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全面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对在县域内就读的,按学籍地发放相应的教育补助,对在省外就读但未享受就读地教育资助政策的,由户籍地发放相应的教育补助。抓好资源配置,完成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项目,实施乡村教师安居工程,不断改善乡村教学条件;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定向培养师范生65名,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和公办幼儿任教。(牵头领导:王圣其;责任单位:县教育局等,各乡镇)

二是基本医疗有保障。按照“全覆盖”要求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工作,“四类对象”参保率达10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扶贫特惠保达100%,参保费用按政策标准补贴到位率达100%,大病专项救治、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分级诊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落实、专户资金到位率达100%,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分娩医疗费用综合保障后实际综合报销比例达85%,43种特慢病门诊救助政策落实到位。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以新冠肺炎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卫生短板,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建制乡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全科医生,行政村卫生室配备合格村医,落实每个行政村卫生室每年补助6000元的运行经费,确保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不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管理水平。(牵头领导:李彬、王圣其;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医保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等,各乡镇)

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逐村逐户开展危房改造“回头看”。确保“四类对象”住房鉴定率、标识率、鉴定结果告知率达100%。“四类对象”户新增危房(含因改造意愿发生变化需要改造的)必须在6月30日前改造到位;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且唯一住房为C、D级危房的非“四类对象”于8月31日前改造到位;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确保危房不住人。(牵头领导:杨志煌;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等,各乡镇)

四是安全饮水有保障。继续实施饮水安全查漏补缺,对于乡、村、户反映的问题认真排查,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达100%,集中供水点水质检测率达100%,对上规模的饮水安全工程配备消毒设施,提高水质合格率,集中供水工程项目维护运行完好率达100%,“通管不通水”、季节性缺水、水质不达标等问题的解决率达100%。(牵头领导:杨桂花;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疾控中心等,各乡镇)

3. 切实强化保障性扶贫工作

一是做好民政救助工作。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对贫困户中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按要求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农村低保兜底保障线提高到人均年4000元以上。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基本生活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困难的对象,因子女就学、疾病治疗等造成家庭支出较大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对象,对在解决住房问题过程中基本生活遇到困难的对象,及时给予临时救助,保障基本生活。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开发式扶贫无法脱贫的,必须统筹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保障等综合保障政策,落实兜底保障,推动社会保障全覆盖。(牵头领导:杨桂花;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残联等,各乡镇)

二是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开展残疾人“集中办证、换证”专项行动,对“四类对象”疑似残疾人全面摸底,清理未办理残疾证和残疾证过期人员,并提供“集中评定、上门评定,统一办证换证”服务,解决残疾人未办证和证件过期的问题。对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的,开展上门办证换证。做到对象识别精准、政策落实精准,按政策标准按时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残疾学生教育资助补贴。(牵头领导:杨桂花;责任单位:县残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各乡镇)

三是做好社会扶贫工作。持续开展“万企帮万村”“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等活动,做实“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大关爱行动。(牵头领导:唐成铁;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文明办、县民政局、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4. 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确保《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帮扶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全部落地见效,确保搬迁户脱贫率、入住率、折旧率、复垦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覆盖率、后续帮扶措施覆盖率均达100%,确保每户搬迁户产业后扶项目全覆盖,产业后扶收入可持续,确保有劳动能力 “零就业家庭”清零,确保就学、就医等配套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到位,创建3个示范安置区、13个文明社区。认真做好孤寡老残等特困搬迁对象的兜底保障。认真做好集中安置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规模安置点和分散安置户要同等落实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牵头领导:李彬;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易地办)、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残联等,各乡镇)

5. 加快补齐“两基建设”短板

整合资源加大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两基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村组公路建设,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安保设施任务,推动通村通组公路全覆盖。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切实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确保行政村4G覆盖率达到100%和光纤通达率达到100%,自然村的光纤通达率达到60%。确保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牵头领导:李彬、白云、王圣其;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交通运输局、国网芷江电力公司、县商务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卫健局等,各乡镇)

6. 切实抓好扶贫领域风险防范工作

一是防返贫、防致贫。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全面开展已脱贫人口“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活动,对已排查的边缘人口198户452人和脱贫监测人口153户385人开展有针对性地帮扶,同时对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变故等重点人群实行动态监测和帮扶。认真落实《芷江侗族自治县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止返贫致贫的十条措施》,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特别是对贫困户农业生产、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影响的全面普查,迅速组织、抓紧恢复农业生产,积极组织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后对因病致贫返贫对象的帮扶工作。(牵头领导:龙水平、李彬、杨桂花;责任单位:县扶贫办、人社局等,各乡镇)

二是防扶贫项目质量风险。按照芷贫组〔2019〕57号文件要求持续开展扶贫建设项目及其他民生项目问题排查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重点排查整改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村道路、农网改造、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村卫生室、光伏发电站、村级扶贫产业项目等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和相关项目的后期管护运行及使用效益问题,做到全覆盖、全整改、全销号。(牵头领导:李彬、杨桂花、白云、杨志煌等;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单位,各乡镇)

三是防涉贫信访舆情风险。健全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制度机制,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涉贫信访工作的处理办法》,继续将涉贫信访舆情工作纳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综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涉贫信访舆情专项约谈,对到省、市以上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进行挂牌督办并开展责任调查,对信访舆情问题多的乡镇同时纳入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牵头领导:龙水平、李彬、易昌壁、罗清;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县委网信办、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四是防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在落实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应贷尽贷”的基础上,采取过硬措施做好防风险工作,落实日调度、旬提醒、月通报、专项约谈制度,加强不良贷款清收,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每月总体贷款逾期率下降至1%以下、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牵头领导:李彬;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金融事务中心、县农商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芷江分行等,各乡镇)

7. 下力气做好扶贫扶志工作

深入开展“扶贫扶志村村行”活动,着力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技能,加强“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宣传教育,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介一批“脱贫示范村”“脱贫光荣户”先进典型。总结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村规民约、“幸福基金”等做法经验,创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采取以工代赈、劳务补助、产业奖补等方式,动员贫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发展生产,避免简单发钱发物,防止政策“养懒汉”。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建设美丽家园,深入开展“清爽行动”,房前屋后搞干净,身体健康少生病。(牵头领导:龙水平、李彬、罗清;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等,各乡镇)

8. 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紧扣“伪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三落实”“三精准” “三保障”“三个不松”“四个不摘”和扶贫项目招投标、资金分配使用、脱贫工作绩效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精准施治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肃惩治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尤其是从严从快查处弄虚作假、阳奉阴违问题。坚持把专项治理与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集中整治和开展十大领域“群众烦心事”治理行动结合起来,一体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持续加大“四不两直”和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力度,发挥“互联网+监督”、信访举报等平台作用,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发现一起,严查一起,通报一起,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牵头领导:唐江鲤;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等,各乡镇)

9. 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效总结宣传工作

全面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工作,筛选上报一批县乡村脱贫攻坚典型事例,按照上级要求,开展“脱贫攻坚在怀化”课题研究,开展“扶贫・印记”等“决胜2020”系列宣传活动,持续办好“帮扶轶事”专栏,举办脱贫攻坚成果展,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在芷江》史志修编工作。对在脱贫攻坚战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提拔重用一批。对在脱贫攻坚战中因公殉职的党员干部进行建档立卡管理,并落实其家属抚恤优待政策。(牵头领导:龙水平、李彬、罗清;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县扶贫办、县史志档案研究中心、县融媒体中心等,各乡镇)

10. 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聚焦脱贫攻坚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农村厕所革命作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节点性工程来抓,全面完成3850户农村改厕任务。着手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围绕持续推进减贫工作,探索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牵头领导:龙水平、杨桂花;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等,各乡镇)

三、保障措施

1. 持续开展“四支队伍”集村部。坚持以“四支队伍集村部”为抓手,聚焦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总决战“两大战役”,实现统筹攻坚、无缝衔接,用“口袋战术”和清单管理的办法,确保村村过筛、户户过关、项项落实。疫情防控期间,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下沉一线抓实工作;各联乡联村县领导每月集中一定时间到乡村工作;包村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周到村工作1天以上;包村乡镇干部每月驻村工作15天以上;驻村工作队队员每月驻村工作22天以上。(牵头领导:各联乡县领导;责任单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

2. 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继续加强驻村帮扶工作,调优派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完善落实村干部全方位保障机制,建设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二是强化系统数据工作。做好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加强建档立卡数据和行业扶贫数据的无缝对接、动态比对、即时反映,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三是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加大整合投入力度,加强项目库建设,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做好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四是强化群众工作。全面推进“微建设、微服务”,解决非贫困村和非贫困户不在政策范围内、单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需要党委政府予以帮助的实际困难,防止“悬崖效应”。着力理顺群众情绪,提升群众满意度。(牵头领导:尹少中、李彬、谭久建;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各乡镇)

3. 持续压紧压实责任。持续实行军令状考核管理,强化“悠悠万事、脱贫为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思想层面、措施层面、行动层面、工作力度等各个层面防松劲、防懈怠、防滑坡,做到思想不松、干劲不松、工作不松,做到“四个不摘”,确保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攻坚队伍不撤、扶贫政策不变,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牵头领导:龙水平、唐江鲤、尹少中;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扶贫考核办、县直各单位,各乡镇)

4. 持续常态挂牌督战。整合督查力量,组建常态化督战队,紧盯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紧盯问题整改,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督查发现问题和督促整改问题相衔接,增强督查督办实效。对问题比较突出的乡镇和县直行业扶贫部门,进行挂牌督战;对工作被动、整改不力的乡镇和县直单位,开展脱贫攻坚责任调查,在对重大失职失责的干部进行追责问责后,还应对其政治、作风、廉洁等方面进行核查。(牵头领导:龙水平、唐江鲤、尹少中、谭久建;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考核办,各乡镇)

打印 来源:芷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