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2020年度工作总结
芷江侗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2020年度工作总结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根本遵循,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落实巩固提升各项工作任务,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2020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2020年11月顺利通过了省、市脱贫攻坚实地考核。
一、基本情况
芷江侗族自治县辖9镇9乡,总人口38.23万。全县有贫困村8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486户50843人。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实现15486户50843人脱贫,其中2020年脱贫641户1155人,脱贫率达到100%,84个贫困村出列。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我县严格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2020年,我县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确保两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没有被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办通报批评或约谈。
(一)提高政治站位,凝聚思想共识。我县始终坚持“悠悠万事,脱贫为大”,自觉地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强“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真正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仅2020年,我县就以脱贫攻坚为主题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会议、县委书记专题会议、政府常务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共26次,组织召开了6次全县性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坚定如期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总决战的决心和信心。
(二)坚持高位推动,健全责任体系。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工作责任制,县乡村三级书记带头抓,各级干部全参与,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建立一线指挥体系,我县继续推行县委、县政府统筹、行业部门协同、乡镇战区联动、“四支队伍”集村部的作战指挥体系,推行“九包”工作体系,继续科学调整县级领导包乡包村工作方案,实现全体县级领导包乡包村、97个县直单位联村、207个扶贫工作队驻村(含七里桥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3967名结对帮扶干部包户和所有乡村干部全员参与的全覆盖工作机制。坚持军令状管理体系,始终坚持军令状管理,41名联乡包村县领导、97个县直单位、18个乡镇和207支驻村工作队向县委县政府递交军令状,206个村向乡镇递交军令状,做到军令如山、军法从处、军功论赏。严实监督问责体系,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四不两直”暗访、抽查和全覆盖督查。仅2020年就开展了5次专项扶贫督查和9次全县督战,对61家单位、217名工作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对34家单位、97支工作队扣减脱贫攻坚军令状考核分值。
(三)注重资源利用,抓实精准施策。对接群众需求,围绕重点,做实举措,确保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能落实到户到人。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出台《芷江侗族自治县“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扶贫攻坚总体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了“1+7+14”项制度。脱贫摘帽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多途径多方式全面精准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二是强化资金整合。2020年我县共投入2.22亿元,实施了农村公路、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产业扶贫等项目,有力保障了脱贫攻坚进程。三是强化精准帮扶。继续选优配强了560名队员,安排全县3967名干部对15486户贫困户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出台了《“三支队伍”管理专项方案》《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管理考核办法》,对工作队采取打卡管理,保障每人每年3万元的工作经费,确保既有约束又有关爱。
(四)紧盯政策落地,夯实脱贫基础
1. 以“四跟四走”为指引,大力实施产业帮扶。一是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柑桔、葡萄、芷江鸭、猕猴桃、雷竹笋等“一村一品”“一村一社”“一户一产业”。投入产业扶贫资金2.19亿元,帮助11.72万户(次)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实施重点产业项目,2020年,选择了天晟农业、唯楚果汁酒业、炎凰农业等公司实施重点项目,全年共投入360万元扶持贫困人口1440人;建设总投资2亿元、占地200亩的芷江农产品电商仓储物流展示交易中心第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三是实施“一村一品”产业项目,2020年投入资金1000万元,实施147个项目,覆盖192个村(居),通过直接帮扶模式利益联结14759户(49198人)贫困户,覆盖了95%的贫困人口,使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100%得到了帮扶。四是提高扶贫产业组织化程度,2020年华兴油业公司、天晟农业公司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明山金果公司、太盛米业公司、沅味主张食品公司申报了市级龙头企业。全县共成立合作社568个,其中种养合作社284个,实现合作社覆盖到村100%、贫困户入社率100%。五是推动小额信贷,2020年放贷1167户5613.21万元,全县每月逾期率均低于1%。六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出台《芷江侗族自治县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十条措施》,统筹安排400万元涉农整合资金和20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引导资金,确保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75%以上。
2.以“稳岗就业”为途径,大力实施就业扶贫。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县全力以赴抓实稳岗就业,开通线上线下用工平台,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100家企业提供岗位5000余个,达成意向1200余人;发布“春风行动”线上招聘信息,对接成功856人;为退捕渔民推荐工作岗位452次,提供职业指导392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信息411次。扎实推进“两需求一贯通”,全县2.23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务工;开通芷江-杭州东高铁专列,帮助518名务工人员免费返岗复工;开通芷江-义乌、芷江-台州客运返岗包车111趟,帮助3233名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开发1010个扶贫特岗、1231个公益性岗位。建成扶贫车间9家(累计建成29家扶贫车间),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646.61万元、一次性交通补贴582.44万元,减轻了贫困户负担,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3. 以“搬迁后扶”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我县自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以来,按照“五个统一”的集中安置方式共实现搬迁1703户4104人,其中13个集中安置区安置650户2474人,分散自建安置贫困户425户1630人,入住率、拆旧率、复垦率均达100%。已办理不动产权证1073套,办证率100%。通过发展产业、入股分红、培训就业、扶贫车间、自主创业、扶贫特岗、兜底保障等后扶方式,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4. 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大力实施生态扶贫。立足生态优势,结合现行生态保护政策,2020年继续加强选聘管理,严格选聘程序,共选出341名生态护林员;加强护林员岗前培训,完善巡山护林制度,确保全面上岗履职。
5. 以“零辍学率”为目标,大力实施教育扶贫。严格落实“六包一”要求,积极开展劝学,劝学265人次,全县义务制教育学生辍学率为零。共发放各类助学资金1.11亿元,15.36万人次学生受益。2020年共资助贫困学生4.55万人次3258.18万元,完成3所乡村寄宿制学校、21所村级教学点、58套教师周转房建设。
6. 以“医疗救助”为保障,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政策,2020年继续为所有贫困人口、低保人口、特困供养人口等全额参保,为657名边缘易致贫户按50%标准参保,为所有贫困户购买“扶贫特惠保”;2020年1月1日至10月19日,共有贫困人口9017人(14656人次)享受住院基本医疗保险3688.58万元、2102人次享受大病保险325.61万元、2820人次享受扶贫特惠保208.50万元、15170人次享受医疗救助425.22万元、516人次享受33种重大疾病医院减免41.32万元、8447人次享受政府兜底保障443.18万元;107人(601人次)享受门诊医疗救助12.22万元。
7. 以“应保尽保”为标准,大力实施兜底保障。2020年全县有兜底保障4625户8749人、特困供养人员1908人(其中集中供养284人、分散供养1624人)、发放残疾人补贴7552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4358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3194人)。
8. 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大力实施“两基”建设。我们着力实施了整村推进和“两基”建设,解决了农村村组道路、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电力保障、网络通讯、环境整治等方面的问题。一是村组公路方面。今年硬化村组公路5.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2.4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设施269.78公里,均全面完成任务。二是危房改造方面。共摸排农村危房299户,对C、D级危房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进行修建改造,对A、B级采取微服务完善维修,目前299户已全部竣工。三是安全饮水方面。2020年共总投入907万元,完成8个乡镇23个村的查漏补缺工程。四是电力保障方面。对206个村实施全覆盖农网改造。五是网络通讯方面。实现4G信号和光纤网络100%覆盖。六是环境整治方面。在农村全面开展“清爽行动”,实施了一大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方式方法,巩固脱贫成效
1. 扎实开展“四支队伍集村部”行动。全面部署“四支队伍”脱贫攻坚工作,组建工作指挥部和联合党支部,围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和社会兜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农网提质改造、村卫生室等政策落实,开展全面排查,查找短板漏项,制定解决方案,实行限期销号。
2.“一单四制”开展问题整改。对2019年以来的省市县联点督查、实地考核、挂牌督战、信访舆情、县脱贫质量“回头看”,以及自查的共1866个问题,由包乡包村县级领导牵头组织,以“一单四制”抓实问题整改,对整改情况实行一周一汇总、一周一会商、一周一通报,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3. 全面化解信访积案。2020年共有省市级信访件18件,其中省级信访件14件(越级访重复访3件)、市级信访件4件,已全部处置到位。
4. 探索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出台了《芷江县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意见》,包括巩固脱贫成效,消除绝对贫困,推进与乡村振兴基础有效衔接等七个方面共三十八条措施。
5. 大力实施消费扶贫。2020年完成78个扶贫产品的认定,实现消费扶贫平台的销售额13965万元,完成率为105%,开展“三专”建设,完成预算单位采购农副产品71.45万元。为助力消费扶贫,我县制定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促进农产品(柑桔)销售十二条措施》有效解决了今年全县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6. 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制定出台了《芷江侗族自治县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对公路、农业、水利、住房、易地搬迁、光伏、扶贫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建立台账,完善后续管护制度和受益维权机制,提高资产收益。
7. 有效开展“禁养退捕”。一方面,严格落实禁食退养政策。全县涉及贫困户的养殖场2个,贫困户4户13人采取入股的方式参与养殖。已将9.05万元对4户贫困户分别进行了补偿。另一方面,率先实施禁捕退捕。全县共识别退捕渔民49户渔船79人,其中持证农民中有贫困户7户,对禁捕退捕涉及的7户退捕贫困户已经逐户采取了帮扶措施。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贫困户收入增收较往年减少。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贫困户外出务工大幅减少,农产品销售难,较往年相比群众收入明显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更大。二是贫困监测任务仍然很重。农村千家万户,各家庭状况各自不同,有的户由于时间推移,会出现导致致贫困返贫的风险,如年迈丧失劳动力缺乏收入、因病因残刚性支出过大、意外灾害或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等。要对这部分家庭进行帮扶,首先需要第一时间监测排查,根据困难程度和需要有针对性扶持。由于人多面广,全覆盖监测难度极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我县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实现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政策保障不停步。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有效防止和减少脱贫后返贫。高度重视返贫致贫群众帮扶工作,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因病、因灾、因意外等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全面落实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措施。二是产业扶贫不间断。倡导发展绿色种植、无公害养殖和文化生态旅游。依托我县芷江甜茶、芷江鸭、雷竹笋、柑桔、葡萄、桃类、黑木耳等支柱产业,继续发展“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巩固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和非贫困群众收入。 三是扶贫扶志不松劲。广泛开展各类评比表彰活动,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制定出台相关奖补政策,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产业和就业增收,稳定脱贫;进一步强化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健全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四是环境整治不懈怠。按照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的目标要求,扎实开展“三清一改”“三拆一建”,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深入开展农家清爽专项行动和城乡环境专项整治,确保家家户户清清爽爽和村容村貌整洁美观。认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用典型示范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提升。五是跟踪监管不断档。把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下阶段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作为县委巡察、督查巡查、绩效评估、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常态化督查,以严管厚爱促干部担当作为,确保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芷江侗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20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