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芷江践行“两山”理论》芷江:狠抓禁捕退捕 守护一江碧水
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
2020-10-28 08: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长江禁渔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禁捕退捕决策部署,按照“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的总体目标,科学谋划,全力打好禁捕退捕攻坚战,高质量完成了我县禁捕退捕工作任务。
走进哨田村,梯田层叠、吊楼高悬、林木葱郁,清澈的小河淌过寨口,恬静如画的村庄便映入眼帘,一张靓丽的芷江乡村旅游的名片越发明晰。几年前,哨田还是远离县城的偏僻村落,烂泥主道、吊楼危房,就连家门口的小溪流都是散发着恶臭的臭水塘。这些改变,全部得益于村里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直是村里秉承的发展底线。
哨田村村支部书记 杨建平
因为我是村支书,第一个就是要领导执行党的政策,要推动党的政策,要贯彻落实党的政策,要带头执行党的政策。
为了落实相关政策,说服村民,杨建平决定退养,带头主动拆除了自家百余网箱,成功带动村民们环保养殖,将哨田村建设成一个优质的生态旅游村落,如今,村里环境好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近年来,为推进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全县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芷江侗族自治县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的通知》,确立了“禁养区逐步退出养殖业,限养区不再发展畜禽养殖、禁止新建或改扩建养殖场,适养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自启动畜禽禁养区退养工作以来,总计补偿1252.184万元。同时,芷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坚持以科学研判、注重民生、部门联动等有力举措,完成了82户渔民83艘渔船上岸拆解。按照“一调查、一评议、三审核、三公示”程序,新识别退捕渔民49户79人。按照“统一定点评估、统一标识管理、统一集中拆解、统一报账程序”,分类处置涉渔“三无”船舶,日前拆解三无船舶995艘,标识登记移交海事59艘,综合处置率100%。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正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环保思想,近年来我县认真抓了畜禽退养、网箱栏网拆除禁捕退捕工作,拆除了63家,32616㎡ ,畜禽养殖场8187口 ,54.02万㎡网箱和81处19万㎡栏网,拆除82户渔民,83艘渔船和936艘三无船只。
由公安、农业农村部门牵头,交通、水利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配合,抽调专人组成水上综合执法、市场整治、涉渔三无船舶整治三个执法小组,全方位开展涉渔违法综合整治。在整治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集中销毁渔船、取缔非法地笼,用实际行动响应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龙耀平是碧涌镇清江村的村民,由于对外交通不便,村里一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多年来村民们大多以捕鱼为业。龙耀平家几代人都以捕鱼为生,这是他维持生计的“手艺”。今年,在禁捕退捕政策的感召之下,龙耀平拆除了网箱、扔掉了鱼竿。
清江村渔民 龙耀平
感谢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我现在本地能够就地就业,我现在报名了做手工编织这项工作。
通过就业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现在的他,已经学习了一项新手艺,家门口就业,生活有保障,谈及自己的新生活,他心里乐开了花。截至目前,共开展综合执法人员5576人次,船舶237艘次,开展水上巡查3799公里,开展联合执法159次,查处电毒炸和绝户网等违法捕捞案10件,其中移交公安刑事立案7件;清理取缔违规网具1079件。责令整改含有“河鱼”、“捕捞”字样违规经营户72家。同时,为加强渔民转产就业帮扶,推荐工作岗位400余次,提供职业指导349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信息370次,开展专场招聘会4次,组织11名退捕渔民参加技能培训,为15名退捕渔民安置公益性岗位;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愿75人全部上岗就业,切实保障渔民基本生活。芷江在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时,后续还制定了退捕渔民保障方案,落实2020年社保补贴资金388万元;落实渔民医保补贴资金11625元,解决了35户渔民生产生活用地;落实补贴资金26250元;为6户渔民提供了住房保障,审核办理6户8人低保;审核2户渔民房屋办证,切实增强民生福祉。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正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抓实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严格遏制禁养区复养和网箱栏网死灰复燃,为我县生态环保工作贡献力量。
打印
来源:天下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