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芷江践行“两山”理论| 芷江林业局:守护青山 保护森林生态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芷江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山林披锦绣,国土绘丹青,绿色成为了芷江大地上最动人的底色。 今年50岁的江勇军,在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护林员的工作岗位上已有26年了,一直在团鱼坡工区管护着近900亩的森林。每年9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森林防火的重点时节,也是江勇军最忙碌的时候,他每天穿梭在山中,不断在重点防护区和火灾隐患点徘徊,不停排查火灾隐患,不时对当地村民和进山的群众进行防火知识宣传,防止火种带进山林。唐尊琴是保护区负责生态保护的工程师,他经常在茂密的森林中跋涉,深入林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和守护着这片秀美的青山。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三道坑自然保护区团鱼坡工区护林队队长 江勇军:我们为了林场的防护生态,生态和谐都在共同努力。
淡淡五郎水,巍巍西晃山,无边萧萧木,茫茫万里林。位于芷江三道坑镇境内的三道坑,是我县重要的生态屏障,东西长 17.28 千米,南北宽 15.91 千米,保护区总面积 1376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0%。几十年来,一代代芷江人像保护眼睛一样护卫着这个生态宝藏,推动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如今,一度濒临绝迹的红豆杉、大鲵、中华小鲵重现山林,筑巢栖息,天南海北的游客也慕名前来“洗肺”养神,享受“生态红利”。
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 唐尊琴 :现在保护区内的动物, 尤其是鸟类 ,种类和数量是越来越多了 。我们在地婆溪发现了白冠长尾雉, 经过我们的监测, 它们的种群在不断的壮大, 还有就是红隼, 秋天来的时候 在保护区范围内 ,你可以经常能看得到 。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现在已经成为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
近年来,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做好日常巡护监测、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定的保护区管理体系,保护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多样性程度较高的物种使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目前,保护区内共有1841 种野生植物,其中包括南方红豆杉等55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24 种陆生脊椎动物,包括云豹、虎纹蛙、红腹角雉等29 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三道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党组书记 所长 张建文: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的职能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 、滥伐林木、 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
芷江全面落实林业生态建设规划,以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为工作重点,以森林调优、湿地提质、城乡添绿、产业增效、管服做精为工作导向,坚持绿色发展,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着重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做好灾害防控、推进依法治林等各项工作,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和林地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力度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强化种苗产地检疫措施、积极开展森林防火。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25.11万亩,占总面积的71.62%,拥有活立木蓄积量692.3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86%。绿化率70.1%,森林生态资源得到持续保护、发展。
县林业局副局长 杨学祥:成立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管理领导小组, 对18个乡镇, 17个成员单位及国有林场进行目标考核,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新的起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脚步更加坚定,芷江正在回归生态屏障功能,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群众惠享“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