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芷江践行“两山”理论| 芷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将开采损毁土地化废为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芷江不断强化“建设绿色矿山,落实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理念,让矿山复绿,使百姓受益,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确保高标准按时按期完成治理任务,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芷江光华砂场始建于2010年,今年6月退出开采,成为了一座废弃矿山。自9月以来,通过对矿场实施渣土清除、土地平整、坎坡夯实、修建耕作道路等工程,已经完成了开采区的土地复垦,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生产区的拆除和复垦工作。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原光华砂场的矿区复垦面积达46亩,复垦后,原来的荒山矿场将变成耕地良田。
原芷江光华砂场负责人 胡光华:由于矿场的资源枯竭,整个的场子已经停下来了,对于我整个场子损失是比较大的,但作为荒山现在能开出几十亩粮田的话,对今后的发展,特别是生态方面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近年来,芷江多渠道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矿山废弃建设用地修复为耕地园林、林地和其他农用地,最大程度的修复废弃矿山面积。目前,全县共投入和推行市场化运作资金1200万元,完成了9处矿山生态修复,总面积达269亩。把废弃矿山变废为宝,不仅起到了生态修复的目的,也解决了废弃矿山存在的安全隐患,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复垦效果。
公坪镇桐树溪村花果山采石场是县内较大规模矿山,以往由于采取露天作业,在生产运输中产生的粉尘污染对周边的环境质量带来不利影响。经过“政府引导,企业实施”,采石场投资一千二百余万元进行环保改造:生产区修建防尘大棚,增加了降尘水炮、雾炮,地表喷淋器,厂区道路全部进行硬化,矿区开采面积100亩,目前已绿化近40亩,采石场正申报绿色矿山达标企业,为矿山营造“无尘”环境,为打造生态矿山奠定基础。
芷江花果山采石场负责人 彭高海:我们对开采过的矿山面积进行了回填,同时种上树,撒上了草种 ,并进行了覆盖,这样起到了防尘作用,也对矿山进行了绿化。
公坪镇桐树溪村村民 邵建东:矿山搞了封闭式加工,噪音小了,没有灰尘,马路搞了硬化,栽起花 ,栽起树,交通也方便,住在这里比较舒服。
芷江在坚决取缔非法采矿的同时,紧紧围绕实现矿产开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工作目标,将采矿权人所追求的眼前利益、个人利益、经济利益和政府所追求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环境利益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因地制宜,着重打造形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可复制,能推广”的示范“样板”工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生态修复保护,营造山清水秀的优美自然环境,促进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环,构建健康、自然的生态体系。
芷江县自然资源局 副局长 梁春:加强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管理,确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新机制,落实谁开采,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治理的责任追究制度,把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