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工商局2012年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本年报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由芷江县工商局编制。全文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等。本年报统计数据时限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一)以点破面,继续深化政务公开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公开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了各级政务公开领导机构,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年绩效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不断的予以强化。
二是不断充实公开内容。以扩大政务公开覆盖范围的方式,逐步充实政务公开内容,通过政务公开栏、局长办公日、开放日活动、网络载体、媒体载体、政风行风评议、基层“双述”、政务热线、12315申诉举报平台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互动。
三是不断完善公开制度。坚持政务公开原则,公开各项权力分配,不让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把廉洁自律情况作为评价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全部纳入目标绩效管理之中。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考核、过错责任追究、社会监督评议等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是不断提升公开效果。全系统所有办事窗口不断强化服务承诺制,“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全系统3个入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工商窗口受到各级领导和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拓展平台,增强政务公开载体能力。
一是动态更新政务公开栏版块。加强网上公示,动态更新红盾网政务信息,让群众随时知道工商部门“能做什么、正在做什么”。
二是运用网络宣传政策法规。开通官方微博,并以此作为另一个宣传阵地,配合芷江红盾信息网,积极公示各种政策法规、工商工作实时动态。
三是畅通沟通互动的渠道。局长信箱投诉举报机制建立以来,一直备受重视、畅通运行,确保了办事透明公正。
(三)丰富手段,延伸政务公开触角。
一是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发言人制度,不断提升处置大型舆论焦点应对经验,努力保证处置及时、应对恰当、过程透明;二是积极参与网络权力运行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网络政务运行能力,做好各子系统对接匹配;三是逐步完善舆情收集机制,发挥舆情收集软件效力。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我局严格按照《条例》、《通知》有关要求,加大了力度,强化了主动公开意识,努力将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行政审批公开工作结合起来,围绕便民利民、民生工程,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把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内容予以公开,积极打造阳光政务。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根据《条例》规定和县政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明确了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要求其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部门、本单位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和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都列入主动公开的范围,内容重点包括:概况信息1条、计划总结2条、法规公文24条、工作动态86条、人事信息0条、财务信息0条、行政执法与公共服务信息15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信息2条。
(二)公开的主要形式。我局不断夯实、拓展政务公开载体,加强网站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对嫩江红盾信息网进行更新改版,建立更多活动专栏,编制更多办事指南,更加方便群众了解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了在县政府公众外网上的部门网站建设;拓展网络公开渠道,让工商工作更贴近民生,让群众更了解工商。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本年度无依申请公开情况。
四、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
本年度无向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进行收费的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我局2012年度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诉讼案;未收到各类针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事务有关的申诉案。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虽然我局2012年政务公开工作较往年有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容易忽视的盲区,一是少数信息更新不够及时,比如部门概况信息变动没有第一时间更改;二是门户和部门网站一些内容覆盖面和更新力度仍有拓展空间;三是对行政审批涉及企业保密信息的方面,还有待寻求剥离适合公开部分的创新举措。今后,我局将认真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学习宣传。进一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提高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提高干部职工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增强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意识。
(二)进一步提升公开质量。认真开展政务公开、管理公开、办事公开的考核评估工作,结合每年的交心谈心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干部职工代表对政务公开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加大对政务公开办事公开督促检查力度,实行有效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政务公开规范、有序、真实、全面,切实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
(三)进一步强化公开手段。加强政务公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部门网站的功能,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增强网上信息公开服务功能,为广大公众提供更便捷、更系统、更有效的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促进公文类信息公开与办事项目公开的有机结合。
(四)进一步拓展公开层面。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政务公开宣传,让广大干部职工、社会群众了解工商信息公开的渠道、内容、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