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桥镇人民政府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岩桥镇人民政府工作总结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岩桥镇人民政府精心谋事、老实干事、努力成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一) 聚焦主业、突出主责,全面维护党的领导
1.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向心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学习,确保学深悟透,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2.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凝聚力。顺利完成全镇11个村(居)两委“一肩挑”换届选举工作,紧张有序筹备村(社区)两位换届工作,严格落实组织工作例会、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制度,扎实开展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顺利完成“六办三中心一大队”机构改革工作,全镇新的工作格局初见成效,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5.狠抓意识形态,增强向心力。一是夯实工作责任。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严格落实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多角度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宣传,让宣传阵地充满主旋律和正能量,全年共制作固定喷绘8幅,固定宣传牌20余块,悬挂横幅400余条,各类大小宣传标语、挂图700余张。同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特别是疫情期间的舆论监管,不信谣、不传谣,及时回复网上舆情12条,解决信访交办问题10余个。三是提高群众意识水平。充分利用村民小组会、院落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以现身说法、微宣讲、微访谈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并创造性的结合产业扶贫行动,认真开展花椒树苗赠送、化肥赠送等活动,切实从精神、物质两个层面共同提升全镇群众致富水平、能力。
(二)克难攻坚、以干促进,坚决打赢歼灭战
1.决战思想不放松,确保脱贫全覆盖。持续强化“悠悠万事、脱贫为大”的使命感责任感,统筹做好群众收入、“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信访舆情等问题的入户摸排和整改工作。教育扶贫方面,进一步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按实际情况全部落实寄宿生补贴、天窗计划、雨露计划等政策,全镇范围内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辍学率为0。健康扶贫方面,家庭医生协议签订全覆盖,严格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特惠保、健康扶贫专项救助”五重保障,为全镇贫困户缴纳60元每人的扶贫特惠保和250元每人的新农合。住房安全方面,巩固提升全镇易地搬迁安置53户169人(分散安置21户63人、县集中安置11户37人、镇集中安置18户57人、分散自购3户12人)后续帮扶,完成四类对象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1061户,非四类对象农村住房危险性鉴定3798户。安全饮水方面,投入62万元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用于57处分散饮用水井和相关设施修建,有效改善了群众饮水品质,确保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目前全镇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46户2489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2.四支队伍集村部,确保群众稳脱贫。通过整合“四支队伍”工作力量,切实为群众解决因疫情灾情带来的影响,
以“四支队伍集村部”为抓手,持续发力精准帮扶,组织全镇201名结对帮扶干部,深入农户走访慰问3000余人次,帮助解决住房、安全饮水、医疗救助、贫困助学、农产品销售等问题700余个。
3.千方百计谋发展,产业就业助增收。针对因疫情、灾情导致收入减少的群众,分类实施产业帮扶、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发展等措施,确保收入不减。产业帮扶方面,进一步用好用活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为11村(居)争取到产业合作企业7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3家),积极推进“党建引领脱贫产业基地”、沅味主张酸萝卜加工“扶贫车间”的建设任务,发展油茶、油菜基地300余亩,为产业兴旺打下了坚实基础。就业帮扶方面,定期登记劳动力就业信息,组织我镇适龄劳动力前往县工业园参观考察4批次120余人,现场报名31人,持续在岗20余人,在镇域内灵活就业务工约200余人,县内就近务工人数达1300余人,现就业率(含灵活就业)74.3%。消费扶贫方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号召,在全镇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共申报4个消费扶贫产品,累计帮助贫困户销售1000余万元各类产品。特别是入冬以后,组织干部职工近2000人次,帮助贫困户、残疾户采摘柑橘。全镇贫困户柑橘已采摘约8600吨,采摘率超过95%。
(三)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脱贫攻坚清爽行动、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文明潇湘爱卫同行”三年行动计划,并在村内开展农村文明家庭、清爽示范户等评比活动。根据实际村情11个村(居)全部对村规民约进行了修改完善,坚决落实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要求,2020年来,全镇共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健康、拒食野生动物等宣传标语110余张,横幅30余幅。同时,充分调动、发挥镇内“五老”、青少年、学生等群体作用,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全年开展理论宣讲、关爱留守儿童捐资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5次。
二是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及环保工作推进会5次,开展镇内环境卫生监督检查15次,处理相关问题23个;筹资34万元,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320国道、芷桐线、集镇范围进行清扫、保洁和清运,组织发达11个(居)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同时积极推进牛形垃圾中转站的项目建设,确保全镇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坚持“河长制”,全镇共有镇级河长9名,村级河长9名,定期进行巡河,共同维护河道卫生;定期开展“卫生文明户”“清爽示范户”评定,确保农村院落环境整洁;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全年共完成卫生厕所改造258户,全镇累计完成497户。
(四)统筹兼顾、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1.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 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二是始终设立疫情常态化防控组织机构,有专门的防控机制。三是根据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示及最新的国内疫情情况认真开展日常的排查、防控工作。
2.民政工作巩固加强。全镇有五保户62人,农村低保户有335户695人,其中2020年新增低保户76户169人。今年来,共对55户困难家庭进行临时救助,救助金额17.67万元;全年为80-99岁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26.28万元;全年共计250人享受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金额26.28万元。
3. 安全生产紧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与本辖区内各村居、企业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同时,通过现场整改、责令限期整改、曝光、移交等方式,定期开展安全生产综合检查和领导带队专项检查,累计出动人员150人次,共查处大小安全隐患107次,2020年全镇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4. 维稳工作持续向好。一是通过深入开展“六清”行动,形成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一村一辅警”制度,辅警逐步成为乡村综合治理的中坚力量,全年累计处理各类矛盾纠纷500余起。三是扎实开展信访维稳工作,针对13名已存在的信访重点户,均采取“五包一”措施落实到位,通过积极工作、妥善处理,重点信访对象全面管控,实现信访“三无”目标。在2020年度全省综治民调工作中,我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二类乡镇排位名次前进65位,全县排名由2019年的第17位跃升至第4位。
二、问题与不足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看到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压力大,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特色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够;三是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采取更加行之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三、2021年工作打算
明确两个重点。一是提升产业规模扩大和品质。突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重点扶持柑橘、禽类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加强与“和翔鸭业”等镇域经济实体的合作,扩大品牌效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加强是服务民生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美化人居环境,村、组内道路硬化率逐年提升。逐步改善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同时,进一步规范岩桥集镇管理,持续开展马路市场整治,并加大工会、共青团、妇女、科技等方面工作力度。
强化两个抓手。一是用力抓安全。坚持定期巡察、定期排查,包处置、包化解,有效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和信访问题发生,确保一方安定。二是用情抓作风。通过经常性开展学习交流、谈心对话,“扯袖子、提领子、压担子”,不断增强班子成员敢于担当、勇于奋斗的精神,干部职工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情怀,形成“千斤重提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