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背景
《芷江侗族自治县实施“八大行动 ”总体方案》是为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全省 “八大行动 ”工作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 市政府六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县政府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结合芷江侗族自治县发展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二、方案目标
实施产业培育加力提速、创新动能持续提升、需求潜力有效激发、改革攻坚实现突破、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安全底线守稳守牢、民生保障更加可感“八大行动 ”、锚定“ 三高四新 ”美好蓝图,深入实施“五 新四城 ”战略,建设“三城一中心 ”,推动全县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实施产业培塑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先进制造业、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 10%、 8%,全县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 32%、31%。
(二)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到 2024 年末, 全县经营主体结构更加优化,“3+2 ”现代化产业体系主攻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 项以上,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6 件以上,市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入选 1 人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15%以上。
(三)大力实施激发需求行动,持续推动经济复苏回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力争 2024 年全县进出口总额增长 60%。
(四)大力实施改革攻坚行动,着力破除发展瓶颈制约。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力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企改革、““放管服”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效。
(五)大力实施主体强身行动,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实有经营主体达到 25628 户以上,其中企业 4053 户以上;经营主体净增 1737 户以上,其中企业净增 475 户以上,个转企新增 19 户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 6 户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净增 3 户以上、规模以上建筑业企业净增 1 户以上、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新增 4 户以上。
(六)大力实施区域共进行动,凝聚协同发展工作合力。力争到 2025 年城镇化率达 51%,城区城镇人口16.04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达13.57 平方公里。
(七)大力实施安全守底行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芷江、法治芷江、美丽芷江,安全生产“ 三坚决两确保 ” 目标得到实现,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案件依法稳妥处置,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污染天气同比下降。
(八)大力实施民生可感行动,确保发展成果普惠共享。集中解决就业、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主要内容
(一)产业培塑行动。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新型显示、食品三大产业链和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着力抓好矿产发展。 做强先进制造业。做精绿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业。加快建设湖南临空产业新城。推动中国供销 · 芷江农产品批发市场、宝龙仓储物 流中心等项目落地。做优文化旅游业,加快构建“一园三馆 ”片区、和平湖 沿线及鼓楼片区、河西胡家垅水库及飞虎体育中心片区“ 三足鼎立 ”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庆湾矿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 舞水河采砂和砂石集散中心、明山石、钒矿资源全产业链开发项目。
(二)创新提升行动。积极推动“ 芙蓉计划 ”和“五溪人才行动计划 ” 在芷江落地,择优支持 1-2 个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加大力度邀请省内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加入芷江科技专家服务团,用好首届人才奖,靶向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挥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芷江工作站平台优势,加快建设众创空间。兑现企业研发奖补政策,继续采取“ 以投代奖 ”方式提升企业创新动能。深化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持续开展科技创新领域银企融资对接。
(三)激发需求行动。拓展新型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发展服务消费、促进县域消费。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老旧燃气管网改造等三大改造工程。努力打造城市“ 15 分钟 ”和农村“30 分钟 ”全民健身圈。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 ”活动,积极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经贸交流合作。
(四)改革攻坚行动。深化土地、农村产权、劳动力、数据、价格、科技等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化公共资源交易与招投标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财源建设提质行动、国有“ 三资 ”盘活行动,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营经济工作机制。
(五)主体强身行动。加大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培育壮大外资外贸经营主体。大力开展返乡创业主体培育行动。持续推进个人、企业、项目三个全生命周期 “一件事一次办 ”事项落地,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 ”能力。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深入实施品牌建设工程。
(六)区域共进行动。强化“一核 ” 引领,抓好“调(罗旧)、扩(公坪)、增(水宽)”,构筑“一区 三园 ”发展载体,持续推进产业创新区域协同、基础设施区域互联、推进公共服务区域共享、推动资源要素区域配置。
(七)安全守底行动。守牢安全生产底线。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守牢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底线。
(八)民生可感行动。以省、市重点民生实事为牵引,在教育、就业、养老、医疗、人居环境 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五、保障措施
一是注重组织保障。建立县乡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八 大行动 ”工作推进机制。二是注重清单管理。各牵头单位要进一步细化实化工作任务, 明确每项任务的时间节点、牵头负责人,梳理本领域的任务清单、政策清单、项目清单“ 三张清单 ”。三是注重机制建设。对行动专班、县直责任部门、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 三看 ”“三评 ”“三比 ”。四是注重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通过政府网站、政务服 务平台、政务新媒体等媒介,大力宣传“八大行动 ”有关信息及 好经验、好做法,提振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合力。